南京大学为什么工科差
-
中国青年报:工科教育的“指挥棒”之困
《中国青年报》2023年5月15日05版论文压力下的“连环套”,工科老师走向“理科化”,企业融不进“工科课堂”……最近一段时间,“工科理科化”的话题备受教育界、产业界人士关注。“工科理科化”现象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显而易见的是,和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不同,工科人才应当是更贴近产业一线、更具备动手能力。然而,不少专业
-
宁可不上排行榜,这所高校也要打破“工科理科化”
聂文琪(左)在海螺集团与企业工程师进行技术交流。安徽工程大学供图“坚持‘理科化’,我们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生存空间在哪里?”“高职、高专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在就业市场取代了我们的毕业生,怎么办?”“学校在历史上曾创造过辉煌,如果不解决‘工科理科化’问题,还有未来吗?”今年3月,一场全校范围的大学习、大讨论在安徽工程大
-
高校探秘之南京大学真的是华东五校中最弱的吗?多维度揭秘真相
我国每年面向高中毕业生招生的普通高校多达2000多所,在数量如此庞大的高校群中,用等级森严来形容不太恰当,但说句层次分明还是恰如其分的。目前的格局是清华、北大独一档,有着全国最高的社会享誉度。清北毕业生不管什么专业,仅凭清北的牌子就拥有跨地区优势,让人高看一眼,甚至可以压人一头。按目前高校的格局来说,清北接下来就得数华
-
【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高校科技创新要走好向“新”提“质”之路
【院士谈科技自立自强】作者:付梦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理工大学校长)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高校科技创新要走好向“新”提“质”之路。作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校需深刻认识和把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坚持用系统思维谋划,向“新”发力
-
2023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工学“最强高校”
原创发现优质高等教育软科学科门类是学科的分类和基本定位,往往将具有同类属性的学科归为一类。学科门类也是国家进行学位授权审核与学科管理、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依据。目前,我国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4个学科门类,虽然学科
-
南京大学要重回top3竞争梯队,苏州校区做强是关键,录取分已证明
南京大学作为C9、华五成员,是国内top7名校。八九十年代,不少地方曾有“北清科南”和“北清复南”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同等级学校规模扩大后实力大涨或者占据地理位置优势或者赶上行业风口高歌猛进。反观南大,最近几年备受网络诟病,第四轮学科评估滑铁卢,被贬低华五守门员,一度被北航、武大、华科挑战,至今网络上还充斥着大
-
技术革命性突破,南京底气何在?
网络通信与安全已经成为大国科技竞争的关键领域,其中的重大突破可能会产生改变世界的力量。在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建成了业界首个6G实验室,太赫兹无线通信实时传输速率创全球最高纪录,较现有5G系统提升10—20倍,标志着我国6G太赫兹通信研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这意味着,6G通信有望给世界带来的巨变,正在南京悄然从理论走向现实…
- 首页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