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哪个专业就业好?
志愿填报,说起来复杂,根据教育部2024年数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达到了2868所,开设专业800多个,听着就头晕。但实际上,因为孩子的高考分数已经局限了可选范围,只要搞清楚专业、学校、到哪里上学即城市三个核心原则,就可以做出恰当的选择了。
专业很重要,但不必太过纠结
因为大学生就业难,于是在志愿填报时,对就业的重视往往变为重视专业。那么,哪个专业就业好?哪个专业未来发展更有前景?我们能否通过专业的选择,走上一个蒸蒸日上的人生?经常有很多人信誓旦旦地告诉你哪个专业未来就业好,我们能否相信?在搞清楚这个问题前,不得不先破解一些常见的误区。
学什么就干什么吗?——关于专业的6个认知误区
家长和学生在做专业选择的时候,默认的逻辑就是,学某个专业等于未来必然会进入某个行业,或者说,将来要做某个工作,现在必须选某个专业。
然而,学什么专业就一定会干什么行业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1、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什么不干什么”是一个普遍现象,对于优秀的人更是如此,因此不必太过纠结于专业。
近年沸沸扬扬的“新闻传播学”争议,一方的依据就是学了新闻的基本都没有干新闻。其实哪个人文社科专业是学了就干了的?如果按这个逻辑,所有人文社科都不能报,都要被“打晕”。
我经常跟很多孩子说,你回去问问你爸爸妈妈学的是什么,现在做什么,问问你周围的叔叔阿姨原来学什么,现在干什么。大家环顾四周就会发现,“专业=行业”的观念在多数人身上都不适用。
看看互联网领域,马云是学英语的,京东的刘强东和当当的李国庆都是学社会学的,百度的李彦宏毕业于北大图书馆系,YY的李学凌则是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在早期互联网企业家中,许多不仅不是学计算机、互联网相关专业的,反而有大量的文科生。
除了医学等个别专业,大多数人最后往往没有从事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美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在美国近一个亿的本科以上学历人群中,73%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相关专业。
所以,我们再思考一遍这个问题:学什么就干什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经常会看到,越是优秀的人,越可能不会在对口岗位上一直干下去——他们最后基本都走上管理岗位了,基本离开了原来的相关专业。
2、不必纠结于专业,因为18岁仍然处于多变的年龄。
高三的孩子年龄一般刚过18岁,甚至更小,正处于一个多变的年龄。变是正常的,不变才是不正常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5年前想干什么,3年前又喜欢什么?
有多少人能做到对一件事情有强烈爱好,保持多年不变的?
变,是这个年龄的特点。随着年轻人对社会的认知的变化,爱好、规划也会持续变动下去。对于一个不确定的、大概率要变的东西,就更没有必要执着了。更不必为了一时的兴趣爱好,放弃上更好的学校。
3、不必纠结于专业,因为我们往往只看到一个行业的光环,而缺乏真切的了解。
孩子们的喜欢,大多时候是基于不完整的认知,往往只是看到了某个行业的光环,并不全面了解这个行业。
我经常建议一些家长,如果孩子喜欢某个行业,可以安排他见习一段时间。依我的经验,大多数孩子实习一段时间后,基本就放弃了对这个行业的热情,甚至打死也不想干了。站在外面看到更多的是人前的风光,不知道背后的艰辛与落寞。进入某个行业内,很容易发现很多不好、不足,觉得没有那么好玩了。
4、不必纠结于专业,因为未来还有很多机会与时间去调整转换专业。
现在大学里换专业机会越来越多。一般来说,只要成绩正常,再通过目标专业的考核,就可以换专业。还有很多好的大学本身就支持辅修第二专业,这也是实现愿望的一种方法。近日上海交大甚至宣称不设条件,即便挂科也可以转专业。
或者,我们完全可以在研究生阶段再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经过了四年学习,那时的考虑应该更靠谱、更稳妥。
5、30年河东,30年河西,没有一个行业可以永远蒸蒸日上,我们如何敢相信读什么专业未来就业一定好?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很多家长希望孩子选择一个热门的专业,以获得一个安稳的人生。遗憾的是,这世界上本就不存在永远蒸蒸日上的行业或者专业。
2022年同济大学土木专业在河南录取分数线大跌100余分,创下历史最低,虽然说有特殊原因,但无法否认的是,全国土木专业都出现了大滑坡,普遍下跌,持续至今。即便已经就读土木的,也纷纷出逃。2022年湖南大学公布的转专业名单上,土木转出98人,转入为零。
背后的原因则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建筑行业全面衰败。房地产开发热带动下,土木专业曾迎来了一个辉煌时期,一个网友感慨地发文说,当年第一志愿报了土木,但因为分数不够,被调剂到计算机,今天看是如此的幸运。一年之间就发生如此剧烈的动荡的,不止是土木。
2019年高考,财经院校录取分数线全面出现大跌,包括中财、上财、对外经贸等炙手可热的高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2018年中央金融政策调整,宣告了金融行业黄金时代的结束,让银行“抢钱”的好日子过去了,行业的衰退带来了报考的退潮。
十多年前,高校一窝蜂去办物联网专业。但就在2018年,最早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之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宣布该专业将逐步停招,原因是不好就业,学生转出率高。
同样,一直不受待见的师范院校,近年不断被热捧,尤其是疫情,让大家体会到稳定是多么的重要,于是师范院校录取分数节节攀升,2021年新华社的相关报道说,在某地,著名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直逼清北,这在十余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30年河东,30年河西,花无百日红,几乎没有一个行业一直是蒸蒸日上的,今天的热门可能就是明天的冷门。一个本科4年,加上研究生就7年,一个行业从兴到衰,从衰到兴都是正常的,我们又如何敢相信那些信誓旦旦地告诉你读什么专业就业一定好的说法?
6、人生的成功不是因为你选择了什么专业,否则就不能解释互联网大厂的“中年危机”。
近期互联网企业掀起裁员潮,于是很多人又说,计算机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天坑专业?互联网裁员降薪,不仅仅是经济大环境,也是这个行业疯狂的扩张时期已过,也就是说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了,开始进入存量市场与资源的争夺时期。有人开玩笑说,总不能上个厕所也要个APP吧。
很多程序员不得不面对失业与中年危机。当年互联网缺人才,于是给了太高的薪酬去挖人才,今天进入稳定发展时期,人才供给也旺盛,这时新人的能力与精力、干劲都是老人无法相比的,于是降薪,解聘,进行优胜劣汰的淘汰是必然的。
其实这些人当年都是赶上了互联网的红利期,有许多人成功了,但也有很多人被裁了,甚至遭遇生活的困顿。为什么?在我们抱怨相关企业“压榨”,是“资本家”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反省自己为什么会被裁?工作10余年后,还是一个程序员,说明了什么?
与之相对应,有另外一个故事,就是“北大屠夫”陆步轩。
1985年考上北大中文系的陆步轩,后因为发展不顺去“卖猪肉”。“北大毕业生当屠夫卖猪肉”,足够耸人听闻,这个新闻曾经上了头条。但这位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样板:企业年收入已经超过18亿,利润上亿,成为了优秀的企业家。
成功是干出来的,不是选专业选出来的。你当初虽然迈进了互联网行业,但如果没有足够努力,也可能会面临裁员与中年危机。我想当初没人相信北大毕业的陆步轩会去卖猪肉,更不相信他还能成为一个著名的企业家。但因为他的不懈努力,不停地奋斗,于是走到了今天。
ChatGPT横空出世,让我们意识到,人工智能首先替代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恰恰是低层次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者,什么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工智能必然影响几乎所有的专业与行业,尤其是影响那些不勤奋,不动脑子的人。
专业填报上的6个原则性建议
虽然从长远看,学什么不干什么是普遍现象,但是对于工作初期的几年,多数人还是在从事和自己所学相关的专业与行业,尤其是理工科同学。在我们搞明白了以上的原则问题与误区后,我们再从微观角度谈谈专业的选择。
1、尽量选择理工科专业,好找工作。
虽然说不要纠结于专业,我们也无法确定哪个专业就一定就业好,但从概率角度来说,还是有趋势性或方向性的。原则上,尽量去选读理工科专业,因为就业好。
从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看,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研究生,工科就业都是最好的,人文与艺术都是最差的。
去年5月,华中地区某地方双一流大学老师发给我他们学校最近3年分专业就业情况,前10名主要是理工科专业,后10名几乎都是人文社科与艺术专业,大量艺术专业签约率几乎可以忽略。
如果说这份就业数据还存在一些争议或者不准确的话,另外一组考研数据给了我们更好的佐证。近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连续创下新高,其中2022年净增长80万,高增长背后反映的是就业难。
增长的考生中,大部分是社科专业学生或者说文科生。原因比较简单,除了一些所谓“天坑”专业以外,理工科尤其是工科毕业的学生,很容易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说还能接受的工作。但如果是读文科的,即便是211高校毕业生也很难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于是不得不去参加研究生考试,通过提高学历增加竞争力。
这也可以从各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报考录取比得到佐证。在很多大学,大量文科专业基本都是20、30个人报名,录取一个。但到了很多工科专业,往往是几个人报名录取一个,即便是著名的985高校也是这样。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一样,美国、英国都如此。这和轻视人文无关,是社会需求的问题。也因此,2023年3月,教育部等国家5部委推出了学科专业设置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调整20%的大学专业。其中的核心思路就是压缩人文社科与艺术招生规模,增加理工农医,淘汰老旧专业,增设四新专业。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些同学选择人文社科并非出于热爱,真实原因可能是偷懒,对此我充分理解。但等到面对就业和收入压力,以及考研的激烈竞争,可能就会发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因此,能读理工科还是优先理工科,当然,如果实在抵触,也不擅长,不要勉强自己,毕竟人生还是扬长避短。如果学不会,导致挂科、毕不了业,那就得不偿失了。
2、注意规避部分专业,比如管理类,尤其是本科阶段。
有一些专业还是应该尽量避开的,每个人不同。但建议大家谨慎选择管理类专业。
最近5年高校裁撤最多的专业,第一名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为什么?无论是企业管理,经济管理,公共管理等等,我个人觉得都不适合本科阶段学习。这些学科不仅内容相对较虚,专业技能性差,更重要的是,这些专业本应该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学习。我们18岁的孩子,缺乏基础的人生历练,根本没有到学习这些专业的年龄,学不明白是正常现象。
另一方面,除了极少数名校,很多地方学校的老师也往往没有实践、实战经验,照本宣科是普遍现象。老师教不明白,学生学不明白,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的大学本科层面几乎没有管理专业。但我们不同,也许开设成本太低,是个学校就在本科开设管理专业,管理专业目前招生量仅次于工科,高居第二位,就业之难,可以想象。
每个人个性不同,喜欢和擅长的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列出一个负面清单,而不是一味追热门。
3、不妨从7年(4 3)去长远考虑专业规划与选择。
很多家长并没有打算让孩子本科一毕业就工作,而是继续读研究生。同时,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化,学历水涨船高,考研正在高考化,研究生学历成为了标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妨从更大的视野,更长的时间角度,比如本科 研究生,去规划孩子的专业选择。
一是在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本科专业尽量选择偏基础学科,为未来改变留下余地。这个后面还会再展开讲。
二是着眼于交叉学科,为打造复合型人才做学业规划。比如,如果你想从事资本运作,那就不妨先学经济、金融,再学法律。你如果想从事媒体,也不妨先学计算机,再学新闻,或者是先学经济再学新闻,这样在选择财经媒体时,优势就非常突出。
4、还没有想清楚怎么办?报什么专业?
18岁,多数人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这很正常。但填志愿就意味着必须做重要的方向选择,怎么办?我建议可以优先考虑一些基础学科,给未来后悔,调整留下余地。
对于理科生,首选数学、物理、计算机(已经是基础学科了)等。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升初看数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强基计划,第一位的专业就是数学。正因为是基础中的基础,未来转换其他专业比较容易,而且非常受欢迎,比如计算机、经济、金融、管理以及其他社科专业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未来各个学科必然发生交叉融合,学习基础性学科反而更有优势,更容易交叉。
当然,我也理解很多人对此有点抵触,觉得数学难学。我想提醒的是,我们只是在想不清楚的情况下,先在数学这个中转站休息一下再决定下一步的路径,并不是要成为数学家,也不是要以数学为生,因此不必发憷。
学物理也类似。
当然,还是那句话,如果根本学不动就不必为难自己了。
对于文科生,如果实在不好选,思路还是基础学科。但文科中很难找出像数学这么强大的基础学科,历史,哲学,文学都是基础学科,相比文学,更建议学哲学,历史。当然,这些我更建议优秀的文科生去读,如果水平一般,建议考虑一个工具学科,英语。
英语和数学不同,只是一个工具学科,我主要是看重这个学科未来发展上的两个价值。第一就是放大器效果。一个小学数学老师英文好会怎么样?一个出租车司机英文好会怎么样?一个厨子英文好又会怎么样?一个基层公务员英文好又会怎么样?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英文好,获得比同行更多的关注与发展机会。这就是英语的放大器效果,尤其是在社会基层、底层的很多行业上,放大器效果明显。
第二就是在未来发展上,出国、考研都需要过英语关。英语需要下功夫,我们普通孩子受限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基础差,强求自律也不现实。英语不像其他技能,业余时间就可以拿下。所以我们不妨通过本科几年时间把英语拿下。
当然,工具学科有其局限性,我们在学英语专业的同时,务必辅修一个专业,这样才能找到支点,放大器效果才能显现,包括未来出国留学才能有更多选择,否则会很麻烦。
5、虽然专业不绝对决定我们未来,但对于多数同学,专业第一。
我在前面讲了很多关于专业的基本理念,也强调了专业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这也是一部分优秀的学者的共识。但这个结论是有边界的,即对于可以选择著名大学的,优秀的同学,专业不重要,相比专业,学校更重要。
但对于多数上不了著名大学的同学,即上不了双一流、985、211等头部学校的同学,专业第一。主要原因有二,第一,这部分同学可选择的学校半斤八两,区别不大,至少在人力资源市场没有绝对的门槛效应。第二,这部分同学学习能力有限,专业迁移能力比较差,踏踏实实花4年时间学透、学明白一门专业就很重要了,至少可以给你奠定一个发展的基础,虽然最后可能也会偏离这个专业与行业,那已经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这些同学占比多少?至少应该在80%以上,甚至90%。
6、什么是你的热门专业?选择什么专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个人最不喜欢热门专业这个词。今天的热门,未来可能就是冷门。一个本科4年,加上研究生是7年,如果念到博士就是10年。4年、10年过去,一个行业从兴到衰,从衰到兴都是正常的。我们又如何敢信誓旦旦地说,某个专业未来就业一定好?
更何况,再热门,比如当下的芯片、人工智能,如果你数学不好,物理不好,学人工智能,芯片,不是为难自己吗?文科擅长,为什么不去学文科?
那么,什么是你最好的专业?人生是扬长避短,不是以短博长,你最擅长的,就是你最好的专业,你自己最“热门”的专业。人最后获得的成就,是因为自己的长处,不是因为自己的短处,这是我们需要深刻认识的。
这里面需要注意擅长和喜欢的区别,喜欢的,未必就是擅长的。当然,我们完全可以从喜欢开始。至于如何发现什么是自己最擅长的,需要在实践中,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不用担心埋没,也不必担心走弯路,这世界上就没有不走弯路的人,成长本就是一个跟头接着一个跟头,一个弯路接着一个弯路。弯路,才会让我们发现应该走什么路,什么是我们擅长的。
其次,我们需要重视专业或者学习的迁移能力,这样在现实的需要面前,我们才能实现不断迁移。这也是为什么强调数理为基础的相关专业的重要性,从知识迁移角度看,迁移能力最强。
当然,还有持续的努力,自强不息。最后,无论学什么,干什么,我们做到行业的佼佼者,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