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2岁小孩被清华录取
  • 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考试 > 谁说艺考生不能上清华理工科?

    谁说艺考生不能上清华理工科?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2

    谁说艺考生不能上清华理工科?

    原创 孙语聪 人文清华讲坛

    两年以前,胡可儿是同济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的一名艺考生。她在本科期间成绩始终排在年级第一,获得过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设计”、“戴森设计大奖”、十几万的奖学金。她还参与了Biodesign Challenge,纽约设计周,米兰三年展,在自己的设计专业领域,可以称得上拿到了“大满贯”。

    然而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本可以设计专业保研的胡可儿却选择了跨专业零基础考研,摇身一变进入了似乎和产品设计毫无关联的专业——清华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奇迹般地成为了清华理工科里的那个最特别的艺术设计背景的学生。

    进入清华后,在2023这一年里胡可儿获得了专业学术学业的综合第一名,入选APEC组织下的“亚太青年领袖计划”,拿到国家发明专利,成为清华的国际招生代表,受邀成为了TEDx讲者,还被清华游戏设计专业邀请担任专家导师。除此之外,胡可儿被一家生物科技公司邀请担任首席创新官。她也凭借着对自己过往经历的分享,在短短一年中成为了全网粉丝超60万的视频博主。

    当年那个拥有稳定保研资格的胡可儿为什么要“抛弃”本科亮眼的成绩,走上跨专业的道路?她的生物&设计双重身份是如何炼成的?又是如何能在一年中获得60万粉丝?

    表达的新窗口

    2023年的8月1日,胡可儿决定开始经营自媒体。

    对于胡可儿来说,与更多人交流并不是消耗能量的过程,反而是一个积蓄能量的过程,自媒体正是这样适合输出和交流的好场所。“我不是用随手分享的状态来做这个事情,而是以让自己被更多人看见的目标来做的。”胡可儿认真地想要成为一个内容创作者。

    以自我提升赛道的内容博主作为定位,胡可儿开始仔细安排日程和选题,有规律地更新视频,关注流量变化,寻找热点选题。在视频中,她毫无保留地向观众分享着自己在高考、考研等重大的时间节点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方法和亲身经历,将笼统的概念拆分成具体可操作的步骤,力求自己的内容能够为观众们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即使是在科研生活十分忙碌时,胡可儿也会牺牲自己的部分休息时间制作视频,从而确保不会断更,更不会降低视频的质量。用她的话来说,低质量的视频是会“伤害”到我用心经营的账号的。

    账号得以在短时间内吸引许多观众的目光,除了胡可儿的精心经营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她极为与众不同的经历——跨专业零基础考研。

    与生物设计的邂逅

    这个决定要追溯到胡可儿大三的时候,她在图书馆里偶然看到了一本名为《Biodesign(生物设计)》的书,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把这本书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了。作为一个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胡可儿觉得自己在大学三年中做过的各种领域的设计项目里,从没有任何一个给她带来过如此大的触动。

    那本书里胡可儿印象最深的一个案例,是MIT生物实验室一位教授的项目——在星际穿越的背景下,结合各个星球对于人类生存不同的环境特性设计的在这些星球上生活所需的外接器官。如此浪漫、富有想象力却又与严谨的科学紧密结合的设定,让胡可儿格外向往。相比于按流程大规模生产后组装出的工业制品,生物设计浑然一体又具有生长感的设计过程,与其中遵循的自然规则,格外具有探索性、生命力、神秘感,让胡可儿感到十分着迷,心潮澎湃。她立刻开始尝试创作生物设计作品,但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和困难远超她的想象。

    意想不到的决定

    为了做出生物和设计交叉领域的作品,胡可儿决定寻找能够合作的生物实验室。除了和其他同学一起在学校设计学院的工坊里埋头工作,她还需要忙于向各个学校实验室的教授发送一封封邮件。胡可儿把自己的实验想法及参考文献都在邮件中详细地写明,辅以精心绘制的图像,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询问能否合作,甚至是付费借用他们的实验室。

    但邮件却有如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任何一封收到回复。缺少实验的场地和设备,胡可儿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否做这个实验,更无法确定选题。她感到有些绝望。眼看着其他同学都顺畅地开始毕业设计,自己却只能寄希望于他人,在漫长的等待中苦苦挣扎。

    幸运的是,胡可儿最终收到了一位老师的回复。这位老师碰巧正在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视觉表现而发愁,对于胡可儿在邮件中绘制的图像十分感兴趣。他希望胡可儿能够帮助自己产出一些图片,自己则为胡可儿介绍并提供所需实验的设备,合作关系就此结成。“如果这位老师没有画图的需求,可能我就无法使用实验室,项目也不会开始。”胡可儿说。

    然而在实验室里做正规实验的学习成本巨大。胡可儿只能耐下心来从规章制度开始学起,慢慢摸索原料的购买、实验的操作。不仅如此,培养生物细胞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结果也不一定会收获所需的反馈。生物有着自己的脾气,并不会按照人的预想和规划去生长,因此实验失败的几率也很大。一批细胞制作失败了,胡可儿就要马不停蹄地从头制作下一批。面对众多的不确定性,她也只能在学习中不断调整和平衡着能够得出的实验数据与自己的设计目标。

    遇到了众多困难后,胡可儿猛地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对于生物设计领域这么感兴趣,那我应该直接成为生物专业的人。”她不想再以合作者的姿态被动地进入到项目中,而是希望用第一视角去研究问题,掌握技能。自此,胡可儿下定决心要转专业零基础考研,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生物。

    设计和生物专业之间的跨度自不必说。胡可儿本科期间在产品设计专业中积累的成绩和奖项其实已经近乎大满贯的状态,对于其他人来说,“跨专业零基础考研”的决定相当于她抛弃了过往的所有成就,到一个新的领域去从零开始发展。

    当其他同学忙于找大厂或是为出国留学准备作品集时,胡可儿却毅然决然地偏离了他人眼中的“正轨”,开始学习四年中从未接触的理工科基础知识,准备生物工程专业的零基础考研。“有那么多条路,大家不一定非要走一样的。”胡可儿说,“我不觉得自己是放弃了原来的成绩,因为以前学习的知识其实也能够应用到未来的规划当中,所以并不是一种浪费。”她从没有因为失败的风险或是他人的不理解而怀疑过自己的决定,相反的,她始终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

    “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自律的人,我不是‘自律’,我是在‘律自己’。”胡可儿这样形容自己的考研状态。

    胡可儿会在休息时间玩得很疯,之所以能专注地学习很久,是因为有一个热爱生物的目标在。她会想出很多方法,逼自己去达到最终的结果:晚上学到太晚,早晨起不来,胡可儿就买了三个老式的闹钟,在房间里放一个,在卫生间放一个,在书柜上放一个。每天为了关闭上蹿下跳的闹钟把自己从床上逼起来,去卫生间洗漱,再来到书柜旁学习。

    但最大的困难并非源自生活,而在于学科上的转变,知识上的壁垒。胡可儿必须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掌握别人花费了本科四年学习的知识,这个过程才是最为艰难的。虽然心中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念,但真正到了学习的过程中,要面对的却是十道中错了八道的数学选择题,是一道又一道反复做错的题目,是血淋淋的现实。胡可儿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刷题、做卷子、听网课,再找专业对口的学长学姐一遍遍请教,

    她说:“那个时候信念和鸡汤对我是没有用的,因为自己是真实地在焦虑学不会的题目。”胡可儿允许自己焦虑着,她能够一边焦虑一边学,把负面情绪和具体的行动隔离开。胡可儿在理智上回归知识本身,专注到每一道题目上,每天学习14到16个小时,睡觉时间控制在5到6个小时,日复一日地学。终于迎来了考试,迎来了揭晓结果的那一刻,胡可儿收到了让自己魂牵梦萦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

    很多人会问胡可儿,要是没有考研成功怎么办?做出改变的成本会不会太大了?但胡可儿认为即使考研失败,至少也学习了进入这个专业该学的东西,没考上的话还可以再考,再考不上可以找寻其他进入这个领域中的路径,进入生物设计领域的决定不会动摇。“做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成功或失败,它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并不代表你做的这个决定就不正确,不能用因果关系去考虑这两件事。”胡可儿说道。

    故事的开始

    胡可儿如愿以偿地进入清华大学后,课程形式变成了听课记笔记的单向输入,最终产出的也不再是天马行空的交叉学科作品,而是严谨的期刊论文。虽然胡可儿慢慢适应了新环境中务实、理性的学术氛围,也在逐渐创造着新的成绩,但她充沛的能量似乎有些被禁锢起来。

    胡可儿找到的的解决方法是把学习和生活切割开,当在学习中变得静态时,就在生活中寻找跳跃的、轻松充沛的能量补充。于是就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个决定——成为自媒体博主,在网络的窗口中输出表达!

    她经常收到粉丝的私信和评论,告诉她这些视频给自己带来的正向影响和改变,“看到这些评论,会感觉到自己是在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我不会轻易被一些流量思维或一些资本的力量玷污,我很坚定自己想要输出的东西。”胡可儿说道,粉丝的反馈让她更加珍视自己输出内容的能力了。

    在胡可儿的账号中评论的大都是十分积极进取、正能量的人,但也偶尔有一些对胡可儿毫不了解的人,在胡可儿的评论区发布没来由的负面评价,提起这些负面评价,胡可儿看得很通透:“如果是反驳我探讨的内容的评论,我会思考一下。但大部分其实是在说跟我八竿子打不着的话,对我造成不了什么影响,攻击我其实是因为他们需要一些输出情绪的通道。”

    自媒体让胡可儿有了心态上的转变。在没做自媒体之前,胡可儿曾是一个对于身边人的看法有些在意的人,但自媒体的经历让她开始思考,即使是与自己接触过的人,其实也很难深入了解自己,因此与网络中萍水相逢的人并没有本质区别。如今在现实生活中,胡可儿也更加自洽,不再会被他人的想法所左右了。她的能力、心态,看待世界的角度都在不断成长。对她来说,自媒体不是一个临时的工具,更多的是已经成为她记录自己所思所想的地方。只要胡可儿还有想输出的东西,那这个账号就会一直存在。

    如今,胡可儿已经逐渐适应了把学习和生活分开的状态,科研学习与自媒体经营都在稳步发展着。正如她在视频中所说:“我不害怕成为‘第一个’,但我不能因为不够勇敢而没有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一个’。”胡可儿仍然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为了成为想成为的那个自己而坚定地前进。

    原标题:《谁说艺考生不能上清华理工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