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北京学霸夫妇生下天才女儿,医生检查后:孩子有精神问题
“医生,我带孩子这么久了,孩子一直都是非常聪明的,怎么可能会患有精神疾病呢?”--母亲杜佳楣
山东青岛有一个名叫王恒屹的男孩,3岁就会背百诗,被人们称之为“中华小诗库”,更是人人口中的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故事,也是关于“神童”的故事:
“天才”儿童(煊煊)
煊煊2岁时便能记住大量汉字,还能背一些简单的唐诗,拥有强大的记忆力。
在邻里街坊眼中
煊煊成了难得一遇的“天才儿童”。
但一次健康检查后,医生却说:
“煊煊可能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天才儿童”为何会瞬间跌至“精神病患者”?
是误诊还是何原因?
最终孩子是否能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杜佳楣”
眼前的这个漂亮女人名叫杜佳楣,时年43岁,
就职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当
除此之外杜佳楣还有另一个身份,
那就是北京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的
“外语老师”和“创始人”完全是两个不搭边的身份,
杜佳楣也说:
“如果不是因为女儿得这个病的话,我应该会继续攻读……”
杜佳楣的女儿名叫煊煊,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女儿的前途和生活能够一片光明,
命运却给这个家庭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在后来的了解中,我们渐渐知道了杜佳楣的故事……
1999年6月16日,杜佳楣与夏月峰喜结连理,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后,杜佳楣夫妇的喜事更是接连不断地发生,
先是收到了丈夫夏月峰考上北京邮电大学博士的好消息,
而后又得知杜佳楣也被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录取的喜事,
夫妻俩齐头并进前途一片光明。
这也意味着两人要从湖南老家搬去北京生活居住,
临走时,夏月峰的母亲嘱咐:
“你们俩人别老想着事业,该想想人生大事,让我们早点抱上孙子啊。”
杜佳楣不好意思地回答:
“知道了,妈。”
说罢两人掂着行李上了火车,火车冒着白气,在“呼哧、呼哧”的声音中,一溜烟就到站了。
杜佳楣夫妇在北京安居生活
,共同学习共同努力,但也没忘了母亲嘱托,
一直在备孕中。
2000年,杜佳楣的肚子终于传来好消息,
夏月峰和杜佳楣都非常高兴,赶紧打电话往家里报喜,
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中,期待着这个新生命的到来。
但这份喜悦只维持了3个月就终止了,因为医生说:
“胚胎在母体里3个月就停孕了。”
也就是说,他们的孩子夭折了……
杜佳楣难以置信道:
“我还有妊娠的反应,孩子怎么会死了呢?”
杜佳楣无法相信更无法接受,她一遍遍恳求医生再检查一次,
“请您冷静,已经为您检查两次了,这是报告确认无误,我们理解您的心情,但是请您不要激动。”
在丈夫的搀扶下,杜佳楣回到了家,
她还是久久无法接受失子之痛。
那段时间,杜佳楣和夏月峰的情绪都十分低落,生活似乎也没了盼头。
好在丈夫夏月峰一直安慰杜佳楣:
“孩子没了我们可以再要,佳楣你别太难过了,我们要向前看。”
在丈夫的鼓励下,
杜佳楣终于渐渐从灰色中走出,日子恢复平静。
1年后,杜佳楣的肚子再次传来好消息
,但是夫妻俩都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激动、兴奋,
他们害怕自己的热情再“吓跑”这个小生命,也记得第一次怀孕带来的打击,
杜佳楣夫妇就这么战战兢兢地度过了10个月。
2002年1月3日,杜佳楣生产了,是一个小女婴长得可爱极了,
孩子的平安到来让夫妻俩异常高兴,
“煊煊,妈妈希望你前途一片光明,你叫煊煊好不好啊?”
煊煊就像是能听懂似的,动动小手点点头回应着母亲。
第一个孩子的离开杜佳楣夫妇没忘,所以他们更加珍惜煊煊的到来,并给予优质的生活环境。
杜佳楣常常给煊煊念故事、读古诗,
小煊煊听得入迷,听着听着就睡了。
杜佳楣看着煊煊熟睡的脸庞,不自觉地笑了起来,
“煊煊好像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不哭也不闹,就静静地待着自娱自乐。”
“说明咱们孩子懂事,咱们煊煊长大肯定是个小淑女。”
在一首首古诗中,小煊煊长大了,2岁的小煊煊身上的聪明才智渐渐显露出来。
还没有上学的煊煊就记住了大量汉字,还能背几首简单的古诗,
邻居们常常投来羡慕的眼光:
“你们两个学霸基因真好,孩子从小就是天才儿童,我家小宝别提背诗了,还尿床呢。”
杜佳楣和夏月峰作为教育者,发现了孩子的闪光点
,开始在心里默默给孩子绘制未来的宏图。
直到一次“健康筛查”,医生的话彻底将煊煊父母的所有幻想打破。
“孤独症”
虽然煊煊具有超强的记忆力,但是却有一点不足那就是“太过专注”,
杜佳楣呼唤煊煊的时候,煊煊没有任何反应,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除此之外煊煊不爱哭、也不爱笑,
杜佳楣的心里隐隐感到有些不安。
2004年,在夏月峰考上博士后之后,
他们户口所在的片区,
被北京市抽中0到6岁儿童健康心理筛查,主要是调查儿童孤独症的发病率。
杜佳楣了解到孤独症也叫自闭症,是由神经系统发育失调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孤独症患者的社交能力极弱、拒绝交流、漠视情感、语言发育迟滞等情况,
孤独症在医学界并未发现有效治疗药物
,也就是说这种病很可能伴随一生。
杜佳楣瞬间感觉到这个病症的可怕,但是
煊煊是邻里朋友公认的小天才,跟孤独症儿童是完全不搭边的,
所以杜佳楣完全没有放在心上,就是配合调查而已,
而正是这次筛查,
让杜佳楣一家陷入了无尽的“愁苦”之中。
当时医生问煊煊:
“父母叫什么名字?”、“你多大了?”
等问题的时候,
煊煊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看医生一眼也不回答问题,
当时杜佳楣只是觉得煊煊可能怕生,
医生让煊煊用积木搭出一个瓶子形状的时候
,煊煊也不为所动。
一番检查下来,医生皱着眉头:
“做好心理准备,带孩子去六院仔细检查一下吧。”
六院是一个精神科专科医院,
杜佳楣和夏月峰听到女儿疑似患有精神疾病,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医生,我带孩子这么久了,孩子一直都是非常聪明的,怎么可能会患有精神疾病呢?”
“家长您别激动,目前这也只是疑似,您到六院给孩子仔细检查一下……”
2004年8月某天,杜佳楣带着孩子来到六院检查。
拿着最后的检查报告,杜佳楣心如死灰,上面清楚写着:“
煊煊,孤独症倾向。”
杜佳楣说:
“当时一下就懵了,就像一个刀忽然砍了你,一时还不知道疼的感觉。”
从煊煊确诊的这天起,夏家的天就塌了,曾经的幸福美好不复存在。
“为了孩子”
杜佳楣和夏月峰知道孤独症的可怕,于是他们把重心从事业转变到孩子身上,
杜佳楣放弃了准备许久的博士考试
,这个考试对杜佳楣来说轻而易举,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即使杜佳楣考上了也没有时间攻读,还不如放弃,
毕竟现在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夏月峰是清华大学博士后,有许多高薪工作供他选择,
为了孩子他选择了放弃。
去了一家国企单位,虽然工资不比高薪工作,但是
规律的工作性质让夏月峰有时间照顾女儿。
除此之外,夏月峰还购买了大量关于孤独症的书籍,去深入了解,
可是越深入了解夏月峰就越害怕,
他发现孤独症不是简单地吃药打针就能治好的,
并且终生生活无法自理,比一般的残疾都要可怕。
“本以为孩子是天才少年,一辈子很有出息,这下……该怎么办啊。”
夏月峰和杜佳楣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坚持,没有逃避!
面对病魔,他们要抗争到底!
在其他家长希望孩子多么有出息的时候,
杜佳楣夫妇只希望煊煊能够平安健康地度过一生就好。
这么简单的愿望,却如此难以实现。
天无绝人之路,在多方了解之后,杜佳楣看到一则案例:
“美国60年代时,做了孤独症的康复实验,实验中19个孤独症孩子,有3分之1回归主流。”
这个案例像是一根救命稻草,更像是一束光照亮他们坚持下去的信心。
有了希望后,杜佳楣也有了努力的方向,
她为了女儿毅然走上了一条孤独症康复训练之路,
还积极参加了“孤独症儿童家长培训班”,在课堂上杜佳楣听的非常认真,
做了许许多多的笔记,那密密麻麻的笔记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不管回家多晚,杜佳楣都会将学到的康复知识,用到煊煊身上,
而且每天的训练至少在6个小时或以上,
起初煊煊是非常抗拒的,杜佳楣就将任务分成很小很简单的步骤让煊煊完成,
慢慢的煊煊一点点接受了。
每天6小时、每天6小时……这样的坚持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为了让煊煊回归正常生活,
杜佳楣要坚持、必须坚持。
每天6小时,一坚持就坚持了2年半,
转眼间煊煊5岁了,在经过妈妈的照顾和训练后,
煊煊终于从那个不与外界交流的孩子,
变成了一个听指令、主动问问题的孩子,
杜佳楣在康复训练的研究越来越深,煊煊也变得越来越好,
此时,许多孤独症孩子家长得知了煊煊的故事,
“杜老师,我的孩子也得了孤独症,你能不能教给我一些方法。”
家长们的诉求越来越多,杜佳楣的心里冒出一个很强的责任心:
“给更多的孤独症家庭带来希望。”
就这样,在跟夏月峰商量之后,
杜佳楣决定创办一家针对“孤独症康复训练”的机构,
2011年1月,杜佳楣租了一个
创办了北京星希望孤独症康复中心,
这也就是为什么文章开始时,杜佳楣会成为创始人的原因。
这个康复中心给孤独症孩子提供更专业的康复训练,
杜佳楣会给家长们提供免费的培训和心理疏导。
孩子康复要跑跳,大大影响了周围居民的休息,也收到了许多投诉,
无可奈何之下,
杜佳楣只能选择在商业区开康复中心,
商业区的租金每年高达70万,这对杜佳楣夫妇来说无法承担
“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孤独症孩子们的康复训练耽误不得。”
夏月峰赞同妻子的决定,最终,他们将一天都没住过的新房卖了。
从此,杜佳楣不再只是一个老师,她的肩头还扛着许许多多孤独症孩子的未来。
学校、康复中心、家是杜佳楣日复一日奔波的地点,
杜佳楣还会在康复训练结束之后,跟老师沟通总结,
从而针对不同孤独症孩子制定出第二天的康复计划。
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很充实。
“看着那些孤独症孩子一点点变好,我的心里欣慰,家长们也有了盼头,不过能让孩子们回归社会才是终极目标。”
其实在2007年,煊煊的情况就有所好转,但是杜佳楣的心里仍有一丝担忧,
“如果我们不在了,我的孩子该怎么办?”
37岁的杜佳楣决定要生二胎,能让煊煊之后也有个伴,
但是37岁已然超过了最佳生产年龄,
而且杜佳楣的第一个孩子流产、第二个孩子是孤独症、如果第三个孩子也有何不测……该怎么办?
其实这些杜佳楣都考虑到了,她想:
“现在毕竟知道孤独症的知识,实在遭遇不测的话,只能第一时间给孩子做训练。”
孤独症不是必然性的是偶发性的,
杜佳楣思来想去决定赌一把。
幸运的是,第三个孩子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夏月峰给二女儿起名为盈盈,
当时得知孩子各方面都健康的时候,
夏月峰夫妇落下了激动的泪水,
只有在经历过不测之后,他们才知道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多么值得高兴。
经历过磨难后,杜佳楣一家四口,终于能享受甜蜜和幸福了。
但是杜佳楣的工作没有停止,因为杜佳楣淋过雨所以想为被人撑把伞,
她知道有个孤独症孩子是多么的无助。
所以杜佳楣开始带着孤独症孩子们参与到社交活动中,慢慢回归社会。
2013年1月19日,杜佳楣为孤独症孩子们筹办了
首届“关爱孤独症及青年”公益音乐会
并主动找到幼儿园提出融合训练,让幼儿园的老师们到康复中心,学习沟通。
2013年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
杜佳楣策划了一场大型公益活动……
总之,在杜佳楣的努力下,孤独症这个特殊群体被社会所知,
社会上也愿意包容、认可、接纳这些孤独症孩子们!
孤独症康复训练,杜佳楣一走就是18年,
孤独症煊煊终于完成了母亲的愿望,那就是回归正常的生活。
而煊煊除了正常学习外,还有弹钢琴、弹古筝等特长,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
2021年,煊煊还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记者曾问煊煊:
“妈妈对你那么严格,你还喜欢妈妈吗?”
“我爱妈妈。”
这是煊煊最直接的表达,在煊煊的世界里高兴就是高兴,伤心就是伤心,
她们不会掩饰,单纯的像一张白纸,孤独的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但是母爱的伟大,让煊煊勇敢直接说出:“我爱妈妈。”
所谓患难见真情,在今天的故事中,我们不见看到了母爱的伟大,
还看到了面对困难时,
杜佳楣夫妇患难与共的感情。
“爱是一剂良药,治愈了心灵,感化了一切。”
相关文章:
- [学历教育]遇见你丨9年迈出第一步!在父母坚持下脑瘫男孩迎来新的人生
- [自学考试]国家奖助学金标准提高 本专科生国奖标准升至10000元|热点关注
- [最新资讯]“名额 金额”双提升,最新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来了!
- [最新资讯]三部门:多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标准提高
- [学历教育]多阶段国家奖助学金政策“含金量”提升
- [学历教育]如何考上清华美院?壹加壹带你快速读懂清华美院2023年招生政策
- [技能培训]大学美术专业学费 读美术学院怎么收费的
- [最新资讯]全国39所顶级大学,29所开设美术设计类专业,只有2所组织美术校考!
- [技能培训]汇总!“30 18”所艺术名校2023年美术类招生信息。沈阳十大美术培训机构!
- [最新资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3报考攻略(附录取线及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