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告诉我们,成长是辆有去无回的列车
宫崎骏告诉我们,成长是辆有去无回的列车
原标题:
作者:陈熙涵
18年后,很多人表示自己在重温《千与千寻》时的感受和视角与小时候不同了,18年足以使一个人长大,18年也足以检验一部作品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最优秀的故事,是常读常新的。6月21日,这部18年前在日本上映的电影被引进国内,迄今为止获得4.2亿元票房。
《龙猫》剧照
童年里,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寻看《千与千寻》,对这个故事一半人看得是懵懵懂懂,只觉得这个叫宫崎骏的人很厉害,究竟厉害在哪,却说不清楚;长大后,才知道宫崎骏的动画片从来就不是单写给孩子的。如今坐在影院里的你我,再不用绞尽脑汁,就能明白片中的种种隐喻,才知道这个动画片的残酷之处:当你理解了它所包含的一个少年在面对未知世界的成长之时,你已不再是少年。
一次又一次,宫崎骏告诉我们:成长,是辆有去无回的列车。
《魔女宅急便》剧照
谢谢你是一个言而无信的人
1986年《天空之城》上映后,宫崎骏第一次宣布不再画动画,引来粉丝一阵失落;1992年《红猪》上映,宫崎骏第二次说我真退出了;1997年《幽灵公主》来了,宫崎骏第三次说这是我的最后一部作品;2001年《千与千寻》上映,宫崎骏第四次说我走了。到2004年《哈尔的移动城堡》上映的时候,宫崎骏第五次宣布退出,粉丝们笑了,“你还会再回来的!”。果然,2008年和《悬崖上的金鱼姬》一起来的还有宫崎骏的第六次宣布挂笔。然而,我们在2013年看到了《起风了》上映。与此同时,他又一次宣布正式隐退,不再制作长篇动画。2017年,在NHK特别节目《不了之人:宫崎骏》中,他透露,长篇动画新作已在创作中,将于2019年公开。
目前为止,这部长片还没有露面,但我们在国内的大银幕上看到了《千与千寻》。
如果你觉得宫崎骏反反复复的出尔反尔是一种可笑的行为,那么你就错了。在以下几部记录他日常的纪录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把每一部作品都当作生命完结之篇的宫崎骏的执拗。
他早已做好了在工作中死去的准备。他说:“真的离开了动画,那么活着也就如同死了一样。”
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拍摄于2013年。创办吉卜力工作室的三巨头:宫崎骏、铃木敏夫、高畑勋都有出镜,这是一部非常专业且可爱的纪录片,由砂田麻美执导。在片中,宫崎骏被员工用“有趣”一词来形容。比如,吉卜力工作室每天都有固定的“音乐体操时间”。到了这时间,所有人都要放下画笔,动动手啊动动脚,起身开始做体操,解放长时间伏案工作的颈椎和腰椎。而宫崎骏是其中特别卖力的一个,笨拙的动作伴随开心地笑着,不是那个照片上严肃的导演。
他会在深夜画完最后一笔,伸个懒腰,起身对放在窗户边的工艺品小羊说:辛苦了。还会说:我是一个20世纪的人,我不想面对21世纪。说完,就挠着头走开。但宫崎骏也有被称为“魔鬼”的时候。在2016年的另一部纪录片《不了之人:宫崎骏》中,有几个员工对宫崎骏的一些评价。比如:跟宫崎骏共事是很困难的,想保护自己的人应该远离他等等。他充沛的想象力,细腻入微的画工,靠的是数十年创作过程中坚持手工绘画。有时一个短短四秒的镜头,要画上一整年。而经过他反复看的那些手稿,很多都进了废纸箱,因为但凡有一点不满意,他都会要求重画,连自己的画也不例外。
拍《梦与狂想的王国》的时候,宫崎骏和团队正在制作《起风了》。他每天11点上班,晚上9点放下铅笔。但放下笔并不代表休息,他会回到自己的私人画室,继续画些跟工作相关的东西。宫崎骏从不写剧本,他是用分镜绘本来取代剧本的。有时就连他自己也会很困惑,不知道自己最后会做出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他的员工曾对他说完全不懂他的电影,他作品的世界。但宫崎骏又表示这没关系,因为:创作《千与千寻》的时候,他自己也不懂。
所以说,他似乎是在凭本能在创作动画。
在这个流行用电脑作画的年代,宫崎骏依然一心一意地用人手去创造那一个宁静又美丽的世界。可以说,他是最接近匠人精神的一个艺术家。
“他独自一人,向着海边而去。当一个人处于最为孤独的时候,他完全没有必要和什么人交谈”,宫崎骏纪录片的旁白如此解说这位执着的理想主义者。在他看来,孤独不是寂寞,不是空虚、无聊、没事干。走在一群有说有笑的人群中间,你可能不会觉得寂寞,但也许你内心正在感到深深的孤独。但孤独在他这里一定不是坏事,在很多情况下,孤独是理想主义必然伴随的,是有意义的人生的伴侣。
有人喜欢《千与千寻》里的一句台词: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这么多年来,它的作者一直试图通过手中的笔告诉我们:现实不能击败心中的理想主义。
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一直奔跑在捍卫理想主义的路上。
所谓巨匠也许就是这样的吧!
《千与千寻》剧照
《千与千寻》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用作品对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是宫崎骏作品一贯的主题。这种风格在《起风了》中达到极致——对于制造飞行器这种技术的人来说,他无法预料飞机将被利用成为战争的工具,这个理由站得住脚吗?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一项发明,都能在最初就做到对人类负责吗?可以说,正是深刻的洞见,促使宫崎骏创作;而创作又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千与千寻》也是一样。孤独的无脸男,六条手臂的锅炉爷爷,唯利是图的汤婆婆,温柔的白龙,淘气的煤球精……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叫千寻的小女孩离开熟悉的地方,来到神秘的世界,用当地的规则试图救出自己的父母并回到现实世界里的故事。宫崎骏的画面是那么波澜起伏,瑰丽而梦幻。
千寻踏入的这个无名小镇到底在隐喻什么呢?重温一次不难发现,影片开头千寻一家驾车前往新家,当经过一个分岔路口时,千寻的爸爸迟疑了。镜头里有一块蓝色路牌,左转是由20国道进入21国道;右转则是条未知的森林小道。
千寻爸爸选择了右边,一条讨巧的“捷径”。这里包含了宫崎骏对日本社会的一种批判:上世纪70年代起,日本开始走上一条跟千寻爸爸差不多的路。2002年,在和一位教授对谈时,宫崎骏表露过这样的观点,“面对孩子们所提出的‘我们为什么会出生在这种地方’的提问,我们虽无法直接给出答案,但至少必须将大人的基本态度和心情传达给他们知道。”“走捷径”的结果导致了日本十多年的经济停滞,1990年代时到处都在开发,后来金融危机到来,很多企业和个人一夕之间什么都没有了。
对应在片中:千寻的父母在放肆的吃喝后,变成了任人宰割的两头肥猪。千寻去猪圈看它们,大声喊出“别长太胖,会被吃掉的”的台词时,很多人都笑了。回溯历史,日本泡沫经济是第一次经历吗?当然不是。千寻爸爸说过一句话:“这种地方泡沫经济时期多的是,后来都破产了,就没人来了”,片中的“这种地方”指的是千寻一家去的美食一条街。白天无人问津,夜晚光怪陆离。对于自己正在陷入的危机,很多当时的日本人和爸爸一样不自知。
《起风了》剧照
千寻的这段旅程,几乎全部集中在“油屋”大澡堂。片中的大澡堂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最常见的大型企业形象。掌权者汤婆婆,被画成了西方童话故事中常见的巫婆形象。这是一个精明的生意人。她自私,用咒语让白龙为其卖命;掌握魔法把人变成猪;垄断周围澡堂的生意,和劳动者签署合约,剥夺他们的名字。名字在这里代表着什么?权利。当“千寻”变成了“千”,她便丢失了做人的资格,变成了一具无名无姓的躯壳。有一句台词说,“如果连名字都被夺去了,就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而这群行尸走肉不间断劳动的人,正是现代社会“上班族”的缩影;而巨婴则是被成人过度保护的、永远长不大的小孩;锅炉爷爷代表的是那些经历过经济泡沫破裂、现在不再娱乐只工作睡觉连心都老掉了的人。
通过解读,显而易见的是宫崎骏对生逢经济泡沫那代人的后代的同情和关怀。在一部名叫《宫崎骏轶事》的纪录片里,有2001年《千与千寻》刚上映时宫崎骏接受采访时的画面。他当时60岁,头发开始花白,说起千寻这个角色就像在说自家孙女,“这位女主角的特色,就是动作慢吞吞。”和过去的作品不同,宫崎骏并没打算把千寻塑造成一个美少女战士,而是把人设定为一个平凡的女孩。
作为一位极其敏感的电影导演,宫崎骏看出了现在的小孩正在变得脆弱善良又容易受创,且自视甚高。但当一位记者迎合他的观点,抛出“世界上眼中最没有光彩的小孩就是日本的小孩”的论调时,宫崎骏却马上予以反驳:“或许是如此,不过只要带他们到自然的世界并放任一周不管,他们眼神中的光彩自然就会重现。”
宫崎骏认为所有孩子都有“与生俱来、可以克服逆境、发挥自我的能量”。他解释把千寻的父母变成猪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想让孩子们认清父母的真面目,也不希望做父母的人以父母的身份来观看这部电影,而是希望每一个都拥有过10岁童年的成年人“能够回到那个年纪并站在千寻这一边”。这或许与宫崎骏的亲身经历有关。他从小就缺乏自信,不擅长表达自己,在手冢治虫的漫画和别的一些书中,他获得了鼓励。他发现那些角色普遍具有人性的弱点,但关键时刻都勇敢得让人敬佩。这多少是他长大后从事了这份事业的初衷。在《千与千寻》里,他提供了这样的空间:尽管那是个看起来和现实世界一样运行着相似规则的幻想世界,却是一个相信真理的世界——只要千寻可以把事做好,她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或认可,就算是汤婆婆也不会耍赖。“当孩子们在面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时,正面冲撞虽然注定会失败,但是幻想世界却能成为他们的力量。”
《悬崖上的金鱼姬》剧照
对隐藏的主角的一次重新认识
这两天,与四亿票房一样热闹的话题是对《千与千寻》中主角的重新认识。这种发现,几乎成为了18年后大家的集体觉醒。宫崎骏给中国观众的手书信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他画的不是10岁女孩千寻,而是无脸男。这让很多动漫迷回想起,无论是在日本还是中国的吉卜力专卖店,《千与千寻》的招牌同样不是千寻,而是无脸男。
无脸男是个怎样的存在呢?先科普一下,它黑而透明,没有脸,是个大驼背,只能发出“额”的声音。黑色的斗篷披挂的脸上总挂着两行黑色眼泪。吃相吓人。
第一次出场,他一个人站在桥上,一动不动。周围人来人往,没有人看过他一眼。直到千寻走上桥,看到了他,对他点了点头。这是第一个对无脸男这样做的人。
然后,身体僵硬的无脸男,动了。像所有孤独久了的人一样,“被注意”这件事,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接下来,他开始用所有最笨拙的办法对千寻好。千寻要什么,他就给什么。别人千方百计为难她,他千方百计保护她。他发现所有人都爱金子,于是见到千寻,就赶紧变出金子,哗啦啦塞给她一堆。然而,像大多数爱得过于炽烈者的宿命,他被千寻拒绝了,还遭遇了“你家在哪里、回家去吧、你爸妈呢”三连问。
他身体剧烈抽搐,说出了他在电影里唯一一句台词:“我想要小千。好寂寞啊,好寂寞。”然后,他“哇”地一声,把吃的食物全吐了出来。
之后,他像一个幽灵,跟在千寻后面,好不容易得到允许,和她一同坐上电车。宫崎骏让电车在水面上行驶,无脸男无声地坐在千寻身边,这成了整部电影里最温暖的时刻。透过他的怪物外壳,很多人看到了自己。最后的最后,无脸男离开了千寻。如果你把遇到千寻之后的他跟开头相比,就会发现:他嘴巴的位置,上扬了一点。
其实,在《千与千寻》一开始的分镜绘本里,宫崎骏对无脸男只有一句简单的注解:外型奇怪的神。后来,故事逐渐拉长,他多了些戏份,但仍没什么存在感。直到有一天,宫崎骏的好友、吉卜力工作室的三个创始人之一铃木敏夫提出:把无脸男作为《千与千寻》的主角和标志性人物。他的理由是:无脸男展示了人心中最黑暗、最脆弱的一面。
宫崎骏看完样片后同意了好友的意见:“这的确是千寻与无脸男的故事!”因为每个人身体里都有像他的那部分——孤独、脆弱、渴望被看见。(陈熙涵)
相关链接
《千与千寻》那些触动你的台词,是否还记得?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我始终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一定有另一个自己,在做着我不敢做的事,在过着我想过的生活。
◆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
◆我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人有些事有些爱,在见到的第一次,就注定要羁绊终身,就注定像一棵树一样,成长在心里,生生世世。
◆因为遇见你,我才知道我也能具有美丽的记忆。所以,无论你怎样对待我,我都会用心去宽恕你的恨,用心去铭记你的好。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只有一个人在旅行时,才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它会告诉你,这世界比想象中的宽阔,这个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机遇,而绝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还是得自己走!
◆人永远不知道,谁哪次不经意的跟你说了再见之后,就真的不会再见了。
◆一旦被夺走了名字,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真好啊,这就是爱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