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伤教师”遭学校职场毒打,拿什么自我拯救?
违背师德,无法在原地继续从教的“失格”教师;不停迁徙,频繁跳槽的“流浪”教师;年龄偏大,学历偏低,错估市场竞争力的“前辈”教师……在国际学校职场圈,这些教师携带着不同程度的“硬伤”,无奈地在求职路上跌宕沉浮。他们的经历引发行业思考:难道“硬伤”教师真的再无翻身之日?他们该如何自我拯救?
01 情绪失控的班主任,被永久刻入“黑名单”,失业多年
Joana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自己依旧被挂在“黑名单”上。多年以前,Joana供职于北京的一所国际学校,担任小学教师。由于她是对外汉语科班出身,也有留学经历,加上过关的教学能力,Joana深得学校和家长信任。但与此同时,她性格强势、脾气火爆也广为家长所知,性格与脾气的双刃剑最终也导致她的职业危机不断。
Joana说一不二的性格,一方面让她的班级管理井然有序,无论纪律、卫生,还是各种活动、项目都有声有色,经常包揽学校的各种奖项。但另一方面,她常常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会在学生面前爆发,甚至一些孩子回家哭着告诉妈妈,遭到老师的推搡、恐吓甚至威胁。一些家长从孩子转述的话语里认为老师存在“语言暴力”,或“控制欲强”。
面对家长多次投诉,一开始,校方碍于Joana过硬的教学水平,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直到后来有一次,Joana在批评一名较为淘气的男同学时,不慎伤到孩子的皮肤,鲜血直流。为此,家长激愤地找到学校,据理力争,学校对Joana采取了严厉的批评,最终双方达成谅解。然而,此后不久又出现了一次类似情况,一个孩子每天哭着不肯上学,告诉家长老师训斥她的样子特别“恐怖”,甚至会做噩梦。这次校方无奈,只能对Jonna做出辞退的决定。
事情本身并不复杂,但影响却在持续发酵,甚至让Joana在圈子里被贴上“劣迹教师”的硬伤标签,给她此后的职业路带来重重阻碍。
被迫离职后,Joana希望通过前同事和已经跳槽到其他学校的老师“内推”进入别的学校,然而,同事们多多少少了解Joana的离职原因,因此不愿意帮她引荐。当Joana好不容易拿到一两个学校的面试机会后,新学校通过“背调”了解完情况,立刻没了下文。
Joana觉得在她求职的目标区域已经很难找到工作了,她开始把目光投向远离老东家的区域,那些相对远一些的国际学校。而这一求职过程让Joana疲惫不堪,在没有内推和专业机构帮助的情况下,海投和招聘会几乎让她的简历都石沉大海。
无奈之下,她时刻关注着老东家的动态,一直和校长保持联系,只要内部有同岗位教师离职,她就会主动找校长,商量能不能“回归”,即使兼职她也愿意接受。尤其在她听说学校计划开办新校时,她曾恳求校长能否再给机会,学校却没有积极回应。
在长达数年的漫长待业期,Joana做起了全职妈妈,并承接线上一对一补习,还考虑过入职教培机构,但由于“双减”的影响,最终并未久留。如今多年过去,Joana一直以“灵活就业”的方式“蜷缩”在教育圈的边缘。Joana之所以没有改行,一是因为自己是正规师范大学毕业,对教育的确心怀热爱,也有足够的专业本领;二是她在学校工作的年限不低,丰富的经验让她无法彻底割舍这个职业。
Joana至今为自己的“暴脾气”后悔莫及,这段“黑历史”给她的职业生涯带来不可抹除的影响。回溯过往的职业经历,她常常陷入沉思,是否自己与这一行业从此无缘?难道犯过的错完全剥夺了从教机会?
02 “流浪”跳槽不可怕,能力、资源不足才尴尬
不到两年辗转三所国际学校,Eric认为自己算是名副其实的“流浪教师”。
国内经济类专业本科,又有商科留学经验的他毕业后选择了广东某国际学校,担任A Level老师,这所学校在当地口碑不错,平台优势对Eric是一大吸引。然而,初入行的Eric却发现这所学校“出成绩”与学生的学业压力和教师的考核压力关系密切。
此外,由于平台名气响亮,招人不愁,新入职教师的工资水平不高。圈内也有教师表示,看上了X校的生源,看不上X校的薪资。就这样,一年之后,Eric动了离职念头。
有大平台的背书,Eric很快便找到同城的另一家双语学校,并被许诺了比上一家高出不少的薪资。然而,由于生源不济,Eric授课十分吃力。不仅如此,这所学校“补课”成风,不少学生投奔校外补课机构,对学校的课程反倒没那么用心,课堂参与感也不高,Eric感到十分挫败。在校方的高工资下,Eric并没有做出拿得出手的成果,一个学期过去,他觉得自己待不住,于是选择离开。
辗转两所学校的Eric这次打听到隔壁城市的一所新建校,工资与上一家持平,但Eric认为发展空间较大,因此决定闯一闯。学校虽然生源不多,但总体比较稳定。由于已经有了一定教学经验,Eric上课较为得心应手。但好景不长,学校传出办证不顺的消息。果然,还没到学期结束,学校就只能通过“打游击”的形式存活,学生和老师们上课也得担惊受怕。情况不容乐观,无奈的Eric认为自己只能接着“流浪”。
顶思人才招聘顾问Jaycee发现,由于近年来行业发展不稳定,人才流动愈加频繁,在当下像Eric这样的“流浪教师”越来越多。然而,Jaycee并不认为“流浪”就会被盖上“硬伤”标签,应当说,频繁跳槽但却未积累相应的能力和资源才是“硬伤”,久而久之,“迁徙”者们容易沦为行业阵痛中的“耗材”。有的求职者一切朝“钱”看,因求“薪”而求变;有的因环境不适而离开,但真正跳不出的可能是自身固化的思考、处事模式,因此才会几经辗转依旧“水土不服”。
03 学历“硬伤”,年龄危机,错估就业竞争力的“天坑”
Eric的遭遇是不少行业求职者在某个阶段可能陷入的困境,幸运的是,年轻的Eric们依然还可以沉下心来思考职业发展。但对于某些教师,摆在他们的面前的机会已经十分有限,Ethan就是其中一例。
40出头的80后教师Ethan是行业内的中年教师。在90后、95后纷纷进入国际学校的当下,高学历似乎越来越成为行业求职的标配。985、211、名校海归在国际教育圈云集,让Ethan“中专”的第一学历显得格格不入。
Ethan深知学历在教育行业意义非凡。当年,他果断选择中专升大专,并在某教育机构做了两年老师,之后又凭借努力考取了某名牌985大学本科。毕业后,他正式踏入国际学校行业,在一家双语学校任职。
自毕业到现在,Ethan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换了8份工作,最长的做了5年,最短的只待了半年,期间,有许多段机构工作经验。此前,Ethan曾在某知名教育品牌的北方某校区任职,但因当地国际教育氛围一般,生源匮乏,最终学校转型做普高,并实行了降薪政策。无奈之下,Ethan只能另谋出路。
后来,Ethan来到某公立国际部,并担任教研组长一职,对于一直辗转在机构与学校的他而言,这是一个颇为难得的机会。由于科班出身,Ethan对英语教学有着自己的理念与坚持,在教学理念与学校整体规划不一致的情况下,Ethan不久后选择了裸辞,目前仍在家待业。
在Jaycee看来,国际学校行业都在努力提升竞争力,提升师资水平。那些第一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的求职者,本就处于“半硬伤”状态,如果后期不提升自己,成果寥寥,就容易坐实“硬伤”。在行业中,一方面要精进努力,一方面也要理性评估自身竞争力,如果“出道早”不能与“经验足”“成果多”划等号,那么当下的盲目跳槽就容易形成“硬伤”。
对于行业内的不同程度的“硬伤”教师,顶思人才招聘总监Rocky建议:
首先需要有闭环式的工作总结与反思,不仅记录工作成果,更深入分析教学工作中的成功因素与不足之处,定期进行自我评估;
其次,要明确职业发展的阶段目标,扬长补短,这一点需要求职者有着清晰的自我认知,整体地看待职业规划,同时能够依据市场变化做出灵活调整;
此外,还需了解学校,通过招聘会、行业交流会、专业猎头等对意向学校的薪资结构、校园文化、员工评价等进行尽可能多的了解,综合考虑个人职业规划与学校的匹配度,思考学校的平台、发展优势和自身能为学校提供的价值,达成“双赢”。如此,教师们才能在求职路上更加稳健而高效地前行。
作者 | Iri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