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社区矫正就业率高吗
  • 当前位置: 首页 > 职业资格 > 【地评线】荔枝网评:就业“基本盘”趋稳,民生幸福时时可感

    【地评线】荔枝网评:就业“基本盘”趋稳,民生幸福时时可感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70

    【地评线】荔枝网评:就业“基本盘”趋稳,民生幸福时时可感

    特约评论员/周军

    人社部最新消息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9万人,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这一数据,高于去年同期。就业好不好,直接关系着经济“成色”和民生福祉。今年以来,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统筹推进,国家选派4.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等;强化脱贫人口就业帮扶,9月末脱贫人口务工3301.6万人;帮助10万多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86万多人次。一组组鲜活可感的数据,彰显“稳”和“实”,为奋斗者搭建出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就业是经济工作的“重头戏”。“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今年以来,各地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就业政策要求,全力以赴稳就业保用工,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推出系列“护航实招”,让就业形势趋于稳定、向上。纵观各地,积极构建“线上”“线下”齐发力、“就业”“引才”同步走的多元平台融合发展新体系。江苏还推行直播带岗,通过搭建基地、挖掘特色、培育人才等方式,创新促就业新形式,一场场“探企直播”让企业与求职者“双向选择”更便捷。

    形式向“新”的背后,是就业空间的打开、就业岗位的有效拓展。当前,高端装备、绿色环保、新能源产业等新兴产业以及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的招聘需求已超过两成。整体上看,今年小微企业招聘增速保持领先,服务业保持招聘热度,互联网招聘进入快车道,懂技术、懂市场的“新农人”成为香饽饽,青年人更加积极主动投身创新创造……就业呈现出的“积极面”,直观映照着中国经济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各地在推进“开源拓岗”的同时,更“牵线搭桥”,让重点群体“好就业”“就好业”。比如,针对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创新高的现实,各地创新实践,联动企业把“就业直通车”开进校园,加强日常引导,为青年学子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技能培训、见习实习等,让就业更具针对性。

    就业向好,离不开政策举措的给力撑腰。瞄准高校莘莘学子就业期待,全国从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到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11项政策举措加持青年就业创业;国家层面进一步出台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24条举措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护航领路。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的情况下,我国以更多的真招实策促进社会就业,持续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充分展现出中国在谋发展中秉持为民初心的坚实足印。

    稳就业,关键在拓岗位,而创业是就业之源。进一步释放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需要各地乘势而上,助力青年创业,赋能企业创新,以更多的就业新场景打开兴业的更宽广舞台。无论是生产线上的奇思妙想,还是产业园区里的“耳目一新”,或是围绕老百姓“衣食住行娱”的服务场景,创业者们“脑洞大开”,为社会造就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拓宽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带动了更多劳动者就业。然而,创业不是“孤军闯天涯”“千里走单骑”,各地应持续丰富政策供给,加强对创业者的市场引导,帮助创业者深化认知,提升创业能力,增加创业实践,降低创业风险,让创业者看到希望、尝到“甜头”,形成更大的示范带动效应,为促进社会就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民生为大,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新时代新征程,各地当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聚焦人民群众对就业的新期盼,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在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空间、优化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保障制度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提升民生幸福“含金量”。(周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