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法治第一课”上的这本普法漫画书,什么来头?
“送法进校园”,如何送到孩子们的心坎上?普法图书怎样才能让同学们读得懂、读得进,甚至“爱不释手”?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第7次以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校园,与师生家长共商如何强化犯罪源头预防,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授课前,张军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向学生代表赠送了未成年人保护纪实普法漫画书《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 据悉,这本漫画书改编自同名短视频,短视频自2023年12月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截至2024年2月观看总量超过2亿人次,点赞量超过1200万次,得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中央媒体、广大网友的高度好评。作为爆款动漫的2.0版本,漫画书对故事情节、画面细节进行了全面重绘、内容升级,致力于打造权威出品、真实生动、学生爱看的普法漫画读本。
这本书为何作为“开学第一课”的礼物送到学校?漫画书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针对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问题,书中有没有给出答案?未成年人审判法官如何看待走进法庭的少年犯?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多位原型法官、主创人员、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共同揭开“少年法庭”的神秘面纱。
直击庭审现场:以真实案件讲述少年审判故事
“看到了吗?霸凌者们的友谊有多么脆弱,这种友谊形成的目的并不是一起变好,而是为了集合力量去排挤他人。但他们总是忘记‘霸凌者也可能被霸凌’,因为你我,随时都有可能变成那个‘他人’……”这段法官独白,来自于漫画书《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中一则真实的学生欺凌案件。案件中,徐璐瑶(化名)等人的施暴行为导致受害女生杨小洁(化名)身心崩溃,无法正常生活学习。在法庭上,施暴者们却毫无悔意,甚至相互推卸责任、指责对方“装好人”。
真实,是这本漫画书给读者最突出的感受。“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指导下,我们以陈海仪、李娜、秦硕、孙叶梅等四位优秀少年审判法官为原型,从她们近年来审理的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精心选取了四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案件进行改编,以法官的第一视角深入解剖案件的来龙去脉,突出真实案件和庭审现场的震撼力。”漫画书的出品人,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林文学表示,“保护孩子的第一步,是信任他们的理解力、感受力,让他们从真实生活中分辨是非对错。” “看着书中的一幕幕画面,当时庭审的情景也历历在目,每个人的样子都记忆犹新,施暴者从满不在乎到改过自新、家长从纵容偏执到理解法官、被害人从满身伤痕到重回校园……”漫画书原型法官之一、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李娜动容地说:“希望这部漫画书能够用真实、真诚、真情打动读者,打开孩子、家长、学校、法院等各方沟通的空间,共同携手以法治之光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对此,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主任佟丽华也深有感触:“该漫画故事情节生动,对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案件描写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因内容生动、真实、可信,人们仿佛看到漫画中的孩子及其家长就在大家身边,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和反思,凸显了漫画的教育意义。”
“普法教育如果能够像这样再靠前一些,防患于未然,那孩子们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警务技术一级主任吴微微感慨地说,漫画书通过真实案例能让许多未成年人从中学习到哪些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会承担多重的法律责任,有利于“抓前端、治未病”,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
融入社会治理:深挖未成年人案件背后的多重因素
“性侵害未成年人,是对孩子最黑暗的犯罪。它不像一般的身体伤害,伤口可以愈合,性侵害的疤痕会永远留在记忆里。但家长、社会对此类犯罪的认知、对孩子性权利的保护力度还远远不够……”漫画书《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中还讲述了一则男童遭遇熟人性侵害的案件。
“在这起案件中,法官敏锐地发现被告人幼年也曾遭受过类似的侵害,最终导致其成年后实施本次犯罪行为。这个案例揭示出男童性权利保护的问题,而此类问题又易被父母和社会忽视。”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学术顾问、少年司法专委会主任宋英辉认为通过漫画来作出风险提示,更为直观和生动,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效性。
“预防才是最好的保护。”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第一中学副校长、党委委员樊董伟表示,“通过漫画可以看出,性侵害未成年人事件的发生不仅暴露了家长监护的缺失,也折射出防性侵教育和联动机制的不足,需要家庭、学校、司法、政府等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他建议,这样一部普法佳作应该作为“送法进校园”的一部分,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看到,共同学习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知识。 一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问题备受全社会关注。漫画书《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通过深入刻画罪错未成年人的成长历程和心理变化,从中抽丝剥茧、还原事实,努力寻找悲剧发生的家庭原因、社会根源。
“通过漫画的形式再次回顾小雨(化名)的案件,依然有很多感触。”漫画书中,小雨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关心关爱而走向犯罪,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同时也是漫画书原型法官之一的陈海仪在审理该案时,并没有止步于依法审判,而是努力帮助小雨修复与家人的关系,并持续六年关注跟进小雨的改造和成长,引导她最终顺利回归社会。她动情地说:“少年审判,是法院审判工作中的一个极其特殊的领域,从书中也可以感受到,这里情理法的碰撞显得尤其激烈。作为少审法官,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为社会提供一面镜子,从中看到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携手推动立法与综治联动制度的构建,让每个孩子拥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从业26年来,陈海仪经办过5200多个案件,所帮教的孩子没有一人再次走向犯罪,她也被许多少年犯亲切地叫做“法官妈妈”。在她看来,“法官”是通过依法审判,让未成年人清楚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国家带来的后果;而“妈妈”的角色,则是要帮助这些失足少年走向新生。
尊重学生喜好:做孩子爱读爱看的普法漫画
与一般普法读物相比,《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并没有大段引用法律条文,而是让原本严肃、枯燥、晦涩的法律科普“轻装上阵”,将“讲故事”这个主线贯穿始终,用原汁原味的讲述呈现未成年人真实的境遇和困惑,展现未成年人审判法官的侠骨柔情。
而这也与漫画书原型法官、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温泉人民法庭(少年法庭)庭长秦硕的办案理念不谋而合:“每一个走进少年法庭的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少年法官是听故事的人。在他的故事里,我们不是改写他人生的‘神’,我们只是帮他翻过那偶然破损的一页。如今,我们把他的故事讲给更多的孩子们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和触动,在法治的呵护下,走好人生路,讲好自己的人生故事。”
“做孩子的工作,就要跟上、适应他们的需求和喜好。”漫画书的出品人、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姬忠彪解释说,“在策划出版《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过程中,主创团队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心智和认知特点,着力克服传统普法读本宣教意味浓、表达模式化等问题,从受众尤其是孩子们的喜好出发,注重文字通俗易懂,把有意义的事用有意思的话说出来;注重画风有张力,让孩子们沉浸其中、受到感染;注重形象丰满立体,勾勒人性的复杂多面。在树立法律权威、教育青少年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同时,传递司法的温暖,引导未成年人向上向善。”
“非常荣幸有机会可以参与绘制这本普法漫画书!”天才捕手计划漫画制作团队表示,“相比于一本书,我们更希望把它作为一份礼物。我们希望通过漫画这种温和且有力的方式,讲述真实的未成年人故事,让孩子们通过主动地阅读和思考,分清什么是伤害;这份礼物也一并送给所有大人,让他们知道未成年人为何犯罪,提早预防。”
“《重返庭审现场·少年法庭》通过新颖的漫画形式讲述涉未成年人的案件,简单易懂。”广东省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欣华表示:“这是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尤其是聚焦孩子们的需求,扩大法治宣传效果的新举措,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做好孩子的工作永无止境。“每一个少年都值得期待,未成年人审判法官愿用心用情帮助犯罪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牵着被侵害的未成年人走出阴影,也希望这本漫画书成为一道微光,引领更多孩子走出迷茫,走向美好未来!”漫画书原型法官、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庭长孙叶梅目光坚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