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社区矫正专业就业前景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教育 > “矫”佼者王云龙:在干中学、学中干成长起来的社区矫正业务精兵

    “矫”佼者王云龙:在干中学、学中干成长起来的社区矫正业务精兵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10

    “矫”佼者王云龙:在干中学、学中干成长起来的社区矫正业务精兵

    社区矫正也被称为“没有围墙的监狱”,是将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四类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负责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事执行制度。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名社区矫正工作者孜孜不倦的实践与探索、久久为功的坚守与付出。近日,在司法部召开的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推进会上,广东有1个集体和7名个人受到表彰,分别被授予“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集体”和“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个人”称号。为此,民主与法制社广东记者站联合广东省司法厅社区矫正管理局,推出“广东‘矫’佼者风采”系列报道,讲述广东社区矫正工作先进典型攻坚克难、用心用情铺就“新生路”的感人故事,展现他们忠诚履职、实干争先、默默坚守的奉献精神。

    王云龙工作照。坪山区司法局供图

    在领导、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工作认真仔细、有担当,同时又很讲究方式方法的人。自任职以来,他先后牵头制定了《坪山区社区矫正业务流程工作指引》《坪山区社区矫正督查管理制度》等工作制度指引,创新档案文书“三审三校”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创新打造“心矫治”特色品牌,开通全市首个“400”常态化公益心理援助热线,完善科学、精准教育内容体系,推动多方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做实做细教育帮扶;积极开展“智慧矫正中心”示范点创建工作,完善优化硬件软件设施,助力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效……2021年以来,所在科室在“平安深圳建设”考核中成绩多次名列前茅,今年3月被司法部授予“全国社区矫正机构先进个人”称号。

    勤思善学 练就“独当一面”硬功夫

    一方面,他深入学习掌握《社区矫正法》以及省、市、区有关实施细则、规章制度,将法律法规学习融入日常、学在经常。同时,认真钻研业务,虚心求教,坚持做到不懂就查、有疑就问,确保依法履职、按章办事。另一方面,广泛关注社区矫正领域新动态,不断汲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辖区实际,与团队一道积极探索社区矫正新方法、新途径,对遇到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研究、早解决,从而准确把握工作脉络,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能够依法、规范、有序开展,提升保安全、护稳定能力,提高教育矫正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王云龙很快便适应了新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为规范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工作,王云龙在原有指导性文件的基础上,结合坪山实际,制定了《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社区矫正工作程序、时间界限、文书格式、立档标准等,并创新档案文书“三审三校”机制,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提供更精细化的指引。同时,在全区开展档案自查自纠、交叉检查等专项活动,及时查找整改存在问题;不定期举办业务培训考核,与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学习新要求新规定,不断完善社区矫正档案模板,促进辖区所有司法所档案材料实时更新、标准一致。

    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坪山区司法局供图

    “社区矫正档案管理属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关键一环,是开展监管教育的基础。完善详实的档案,客观记录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考核奖惩、教育帮扶等方面的情况,是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依规接受矫正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社区矫正机构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程序做好刑事执行工作的有力证明。”王云龙告诉记者,近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区档案管理质效有了较大提升,有力推动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

    作为一名青年干部,王云龙身上有着这个群体敢学敢拼敢干的韧劲和闯劲。也正是骨子里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他在短短几年内迅速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业务精兵。然而面对千头万绪的社区矫正工作,他也清晰认识到:“要想全面掌握、准确实施,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积极探索 织密社区矫正工作网

    3月19日,坪山区司法局组织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法治教育学习活动。活动中,社矫社工结合典型案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向社区矫正对象普及什么是违法犯罪以及违法犯罪的后果。同时,活动还邀请了心理咨询师向大家讲解家庭中边界感的相关知识,帮助社区矫正对象与家庭成员建立健康的互动模式,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和期望。

    这是坪山区司法局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举措之一。

    “社区矫正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如果单靠司法所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对基层情况的了解,王云龙深知,要真正实现社区矫正对象“管得住、矫正好”,必须广泛动员组织各方力量积极参与。

    为此,在上级部门和局领导的支持指导下,他主动对接区法院、区检察院、坪山公安分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建立依法规范、高效便捷的长效衔接机制;积极协调区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门以及吸纳优质社会资源,完善科学、精准教育内容体系,系统化组织开展以法治道德、心理矫治、技能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走访辖区内多家工业园区和企业促成合作,签订教育培训合作协议,设立“坪山区社区矫正就业基地”,为有需要的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岗位等等。尤其是,在深圳市发达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背景下,庞大的保有量市场创造出对新能源汽车维修的长期旺盛需求,这背后的维修人员紧缺同社区矫正对象就业与技能培训需求有较高的契合度,王云龙便积极拓展帮扶渠道,多次联系辖区新能源汽车维修技能培训资源,最终与一家专注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的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首批已有5名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其中接受技能培训。

    对“智慧矫正中心”系统设备进行检查。坪山区司法局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王云龙还同团队一道探索打造了“心矫治”特色品牌项目。据介绍,该项目是依托专业心理服务机构人才优势,将心理矫治贯穿于接收、监管和解除社区矫正全过程,实施“一人一档”闭环式管理。经过线上线下综合心理评估,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按照“一心”“二心”“三心”(心理健康状态良好或一般、不佳、严重)实行分级管理,制定差异化心理矫治方案,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自该项目实施以来,共开展专项测评1778人次,普通筛查1279人次,提供心理咨询1167人次,回访重点人员218人次、走访69人次。

    除开展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外,坪山区司法局还结合实际,根据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个人情况、综合素质千差万别,对心理健康缺乏一定认识和理解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运用沙盘、音乐、绘画、OH卡牌等形式,每月不定期开展“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特色心理辅导活动,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技能,塑造积极健康心态。截至目前,共开展心理辅导活动21次、1261人次 。“心矫治”特色品牌为构建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提供“坪山经验”和“坪山样本”。

    用心帮扶 让社区矫正对象重拾“正能量”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事执行制度,既有刑罚执行的刚性,也有教育帮扶的温度,如何做好二者的平衡,是每位社矫工作人员避不开的话题。

    “你们让我感到很温暖,能在这里进行矫正,我非常幸运。”2022年7月底,社区矫正对象马某(化名)在期满解矫时,向坪山区司法局送来了锦旗,并向王云龙及所有工作人员表达了内心的感激之情。

    社区矫正对象马某刚入矫时,因身患重病、家庭关系紧张,脾气暴躁、消极悲观等原因,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很是抵触,多次以年龄大、身体不适等为由,不按时打卡、不参加学习教育等,甚至对工作人员破口大骂。

    “起初连约上门走访都极不顺利,被拒绝了好几次。有次好不容易等到他松口,谁知道去到楼下,他又反悔了,敲门也不开、电话也不接。”想着必须跟马某好好聊聊的王云龙并没有就此离开,而是在楼下一直等着。也正是他的坚持,让马某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真心,最终打开了房门。

    有了此次突破后,王云龙便经常与矫正小组到马某家走访,与其谈心谈话,开展思想认知、法治意识等教育,提醒其遵守好社区矫正各项监管规定,并提供生活、健康上的帮助和必要支持;同时,引入心理辅导机制,安排心理老师对其进行耐心的辅导及有针对性的干预,疏导暴戾、消极情绪,重塑自我认知。

    令人欣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帮扶,马某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并顺利解矫、回归社会,体现了良好的法律、社会效果。

    类似的个案还有很多。在王云龙看来,做好社区矫正工作,最重要的是“宽严相济”,既要始终坚持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本质属性,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对不服管理、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对象,依法严肃惩处违规违法行为,维护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用“心”帮教原则,真正把帮扶工作做到社区矫正对象心里,促使他们积极改造、悔过自新,融入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谈及下一步工作,王云龙表示,将以荣誉为动力,与大家一起,从“制度规范严到底、改革创新干到底、暖心帮扶助到底”三个方面着手,推动坪山区社区矫正工作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

    原标题:《“矫”佼者王云龙:在干中学、学中干成长起来的社区矫正业务精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