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打破职场上的“35岁门槛”
近日,“多地将招录公务员的部分岗位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引发大家的热议与共鸣。之所以引发强烈共鸣,与职场上的“35岁门槛”不无关联。
长期以来,35岁仿佛成了一道无形的职场门槛,让许多中年人在事业发展的关键期遭遇尴尬与困境。多名受访职场人表示,35岁似乎已经成为当前职场默认的一道红线,一旦越过就意味着职场道路或将越走越窄。
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社会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达到10.93年,步入职场的年龄也在逐步推迟。现实中,“30 ”人群要么处于在职或继续教育的学习期,要么不可避免地身处职场转型期,无论从学习角度还是从工作角度,“35岁门槛”都显得有点不合时宜。
面对职场人“难以言说的痛”,这几年,有关破除求职年龄门槛的呼声越来越高。从就业市场看,年龄限制不仅侵害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益,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更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近年来,我国多地开始调整放宽公考年龄,在进行公务员招录时将部分岗位的年龄要求放宽至40周岁。可以说,引发热议的公考改革举措,为打破职场上的“35岁门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可成为企业招聘的重要参考。
打破职场上的“35岁门槛”,不仅需要敢于破除体制机制弊端的勇气,更需要多方合力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相关职能部门需加强监管,有效防范就业中存在的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等问题;用人单位需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重在以能力、素质等岗位要素来选择人才;劳动者在利用法律手段维护就业权益的同时,需持续加强学习,增强自身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
以放宽公考年龄为契机,我们看到,该项改革措施虽是起步阶段,但释放的积极信号对于整个职场却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我们期待,有更多用人单位从岗位实际出发,敢于打破“35岁门槛”,让更多中年人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相关文章:
- [最新资讯]35岁博士生称感觉已经失去了95%的机会 高校放宽年龄招聘博士
- [自学考试]大龄考研人,掉进另一个“内卷”大坑
- [研究生考试]“大龄”研究生毕业季,从稳定的轨道偏移之后
- [技能培训]对就业“软歧视”,切莫等闲视之
- [最新资讯]探索出多项全国首创举措 行业规模领跑全国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最新资讯]高顿教育:cpa什么意思?35岁以后还能考吗?
- [研究生考试]为35岁“解套松绑”应有更多积极示范
- [最新资讯]2025上海公务员考试:如何理解“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这一条件?
- [研究生考试]AI行业现严重年龄歧视,九成HR承认有偏见,35岁成分水岭?
- [最新资讯]打破“35岁门槛” 树起人尽其才“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