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金融行业 专家热议“AI 金融”
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金融行业 专家热议“AI 金融”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记者 李丹琳 谢愚 发布时间:2024-10-25
- 分享:
在全球化数字化浪潮的引领下,金融行业正站在由人工智能(AI)技术领衔的科技革命潮头。这场革命以其深远的影响力,重塑着金融服务的每一个环节。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数字金融”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金融“五篇大文章”重要内容,这不仅昭示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全面加速和深化,更标志着金融与科技融合的新纪元已经到来。
10月19日,2024北京金融街论坛上,一场围绕“AI 金融赋能数字金融新篇章”的主题交流就此展开。
金融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化新阶段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预测,到2027年,全球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软件、硬件和服务方面的销售额将达到4000亿美元。其中,金融业在这方面的支出将达到9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
“金融科技领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化新阶段。”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金融科技领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大模型应用已经能够支持语言、视觉、语音等多模态交互,并展现出更高级别的逻辑推理能力,对赋能金融行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金融业务产生的海量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金融业将成为智能化的先行者。比如,人工智能技术理论上能够实时分析海量的交易数据,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在信贷、反欺诈、异常交易监测等领域,可以帮助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度和效率。
但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金融业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模型的不透明存在难以解释和追溯输出结果的监管难题,带来金融稳定性风险。同时,广泛使用信贷审批助手,可能导致金融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同质化,加剧金融的脆弱性。再比如,人工智能应用需处理大量敏感的个人和财务数据,增加了网络攻击的风险和数据泄露的可能。
“应对AI的挑战,我们需要全面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一是要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资,培养自主高效的学习者;二是要设计合理的制度,对通过利用新技术获得巨大利润的公司课税,将所获资金用到免费教育等公共服务上;三是鼓励高科技市场的竞争,确保公众对技术发展的决策拥有发言权,不能让技术决策只掌握在少数精英手中。
据悉,在打造金融领域AI场景应用方面,仅中国移动便已落地了百余个AI 金融示范案例,打造了智能投研、资产监管、风险评估和金融反欺诈等一系列高品质AI应用。“预计到2024年年底,将面向多个行业推出超60款AI产品应用。”中国移动副总经理张冬说。
“AI 金融”尚处于初步探索期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广泛覆盖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且在重塑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与大模型技术在业内如何应用?又将与金融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这些问题成为与会人士关注的焦点。
“通常情况下,新技术投入金融领域应用,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能够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二是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三是监管合规,三点缺一不可。”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信息官高峰坦言,目前,大模型技术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差异,在大模型的应用上出现了“马太效应”。事实上,在数字化转型乃至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大模型技术的渗透是无法避开的,生成式AI正在逐渐地改变着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大模型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痛点和堵点。
在高峰看来,“AI 金融”已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新特色,使得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更加智能和人性化。
而在大资管行业中,保险资管和银行理财行业的AI技术应用,目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主要用于投资研究、市场营销和风险监控等业务场景的智能提示;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行业的AI技术应用相对成熟,主要应用于研报解读、行业研究、风险控制、投资组合优化、量化交易以及项目编程等业务场景的智能管控和进一步优化。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党委委员、副会长贺竹君进一步指出,AI技术主要通过知识图谱、智能语音、NLP、RPA和大模型5条技术发展路径,加强风险管控、提高工作效率、高效提取关键信息、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辅助投资决策。一些行业机构通过外部采购的方式应用AI技术,包括采用监督学习AI产品(大模型),助力智能化营销和风控;采用生成式AI产品(智能助手),提高工作效率和辅助创新。
展望未来,“AI 金融”将与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重塑金融生态格局。AI驱动的个性化金融服务将进一步普及,满足消费者多元化、定制化需求。“不仅如此,AI赋能的普惠金融也将突破地域、信用等壁垒,让更多群体享受到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贺竹君表示,这将是金融行业包容性发展的重要一步。
智能化视角先行
“AI 金融不是简单的技术累加,而是一种深度融合和创新的应用过程。”会上,中信证券首席信息官方兴谈到,当前,我们需要以智能化的视角出发,以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强化风险管理、增强价值创造为目标,去重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格局和视野决定高度。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金融垂直领域的应用是一个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过程,从边际上影响各类产品业务和场景。近年来有机构在“AI 金融”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探索,比如通过数据场景快速评估个人的贷款能力,个人能在无需抵押品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贷款申请;再比如,以机器人直播为代表的各种人工智能,能够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的同时,降低金融服务中的成本。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是凭空出现的,需要包括技术、场景、客户等在内的整个体系作为支撑。大平台企业应积极发挥平台优势,在提高平台效率的同时,帮助生态系统的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京东集团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如是说。
“当前在金融行业主要是以对B端的工具型赋能为主,局限在边缘应用,但未来3至5年将会向C端的核心决策业务场景挺进。”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进一步指出,当前金融AI以私有化的本地部署为主,未来会向云化生态和平台化生态的AI应用过渡。
相关文章:
- [职业资格]金融领域中哪些板块具有发展潜力?这些发展潜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 [学历教育]非银金融行业:政策组合拳利好保险券商基本面改善丨券商首席看产业
- [研究生考试]投资什么行业股票如何选择投资的行业领域?这些行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如何?
- [职业资格]文科四类热门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就业出路
- [研究生考试]云师大马铃薯科学研究院今日挂牌成立 盘点全国十最“特色”冷门专业
- [职业资格]2024年深圳光明区属公办中小学赴高校定点面向25年毕业生招聘教师426人
- [学历教育]湖南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本科批(体育类)第一次投档分数线公布
- [研究生考试]2024年湖南高考录取线出炉 历史类本科线438分,物理类本科线422分
- [自学考试]湖南师范大学2022年北京(综合改革)普通文理录取分数线
- [自学考试]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四川(理工)普通文理分专业录取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