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津乐教丨别让考研成为“二次高考”
华声在线3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黄京 杨斯涵)研考成绩公布后,上线考生将准备复试,而落榜考生则面临就业或者“二战”的选择。要说今年的研考,和往年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考生人数下降了。从全国来看,考研报名人数连增8年后,今年下降36万,为438万;在湖南,今年报考总人数为16.89万人,比去年也下降了1.2万人。虽然人数有所下降,但随着高校扩招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考研”依然被许多大学生视为“标配”,如同高考是高中生的“标配”一样。
不可否认,对大学生而言,通过考研能够拿到更高的学历,也有望找到更好的工作。那些“全寝考研”“全班考研”的学霸们的故事,也常常冲上热搜,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考研越来越难、越来越卷,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正因为如此,各种考研培训班、押题班、名师指导班层出不穷,不少大学生为了考研“上岸”,似乎又回归到高考的老路子,通过不断刷题、提升考试技巧来获得成功。以至于“考研高考化趋势”愈发明显。
但如果考研变成了“二次高考”,其实是与研究生教育的初衷完全背离的。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而如果只是单纯为了提升学历而不愿潜心研究的“应试型”考生,显然不符合研究生教育的要求。一些高校过分注重考研率和升学率,甚至把“考研大本营”作为办学目标是完全不符合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的。
另外,如果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卷进了考研这条赛道,既会加剧就业市场的“压力”,特别是还会带来“学历焦虑”,向全社会传达片面的就业导向,现在反复提倡的“深化教育评价改革,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人生”,也将沦为空谈。总而言之,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一定是要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对于大学生来说,不需要盲目卷入考研,更不要把考研当成“二次高考”,不妨找准自身定位,多关注就业市场的需求,抓住能够抓住的就业机会,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一审:谢振华 二审:刘乐 三审:石伟)
相关文章:
- [自学考试]张雪峰:我说过今年考研人数会下降 此前“张雪峰成功预言考研人数下降”上热搜
- [职业资格]让“大先生”躬耕小讲台
- [职业资格]本科批(普通类)第一次征集志愿投档分数线出炉
- [自学考试]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湖南(物理类)普通文理分专业录取分数线
- [职业资格]湖南新高考本科批投档线公布
- [研究生考试]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湖南(美术类)职高对口分专业录取分数线
- [职业资格]沈阳大学2025考研招生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 [研究生考试]2024年上半年CET4考试成绩即将揭晓
- [自学考试]70余所学校参加中招志愿征集
- [职业资格]广州中职第二阶段招生即将开始,请把握最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