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买卖海外“速成学历”乱象
作者:文博
出现买卖海外“速成学历”乱象,跟社会上“重学历轻能力”的错误认知有很大关系
“最快3个月拿到海外硕士双证,时间成本大于经济成本”“半个月拿美国硕士单证,企业绝对认可”“从中专到博士只需5年”……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网上发现不少海外“速成学历”的广告,有的直接晒出多个学员的海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学历对职场人来说很重要。在一些城市的落户积分政策中,学历也是重要的加分项。一份报告显示,从连续3年新发布职位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学历要求看,用人单位对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
社会对学历的巨大需求,让一些机构看到了商机,推出海外“速成学历”服务项目。办理者只要愿意花钱,无需出国学习就能拿到海外学历。即便有的办理者通过在线学习获得海外高学历,但其学习时间不长、学习质量不高,基本上仍属于“花钱买学历”。
买卖海外“速成学历”的乱象,扰乱教育秩序,破坏教育公平。持有海外“速成学历”的求职者,其才能若与学历不匹配,难免给用人单位招聘人才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如果海外“速成学历”有水分,而一旦相关学历学位证书获得国内认证,还会损害官方认证机构公信力。
出现买卖海外“速成学历”乱象,跟社会上“重学历轻能力”的错误认知有很大关系。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唯学历论”,把学历作为评价人才的首要标尺。有的劳动者也过于看重学历,忽视了实际能力的提升。
不管劳动者在哪里获得学历,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速成获得的学历不管多高,持证人的真实能力却很难速成,结果往往是“高证低能”。
用人单位将学历作为硬性条件对求职者进行初步筛选,可以减少招聘工作量,但不能只以学历为标尺选贤任能。持有海外“速成学历”的求职者,能帮助用人单位“涂脂抹粉”,但可能实际作用有限;拥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才能为用人单位创造价值。用人单位既要重学历更要重能力,不要迷信海外高学历,而要甄别其含金量,检验人才的实际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