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非定向选调生和定向选调生
  •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定向选调生首先是个公务员

    定向选调生首先是个公务员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5

    定向选调生首先是个公务员

    近日,有基层公务员的朋友在聊天时吐槽,单位一个90后定向选调生,干了两年工作就提拔到乡镇任副科级领导干部。之所以提拔,一是学历高、年纪小;二是满足定向选调生倾斜政策;三是符合市上专业化、年轻化用人导向。可实际上,这名定向选调生能力在本单位并不出众,工作成效也不突出,工作经验也不丰富。对此,本单位不少公务员颇有意见,接收乡镇的领导干部们也有怨言。

    由此,笔者不禁生出一个疑问。在同一个单位,一个名校毕业定向选调生和一个专科毕业的省考公务员,两人到底谁更优秀呢?按常理,很多人的答案肯定是定向选调生。但是,换个角度看,一个专科生能在公务员考试中击败众多的竞争者,脱颖而出,难道不优秀吗?两种观点各有道理,可这种争论是纸面的,没有意义。若真要分个高下,恐怕只有在实践中赛一赛马才知道。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在提拔干部时,根本不赛马,而是直接启用定向选调生。

    定向选调生身上有很多标签,诸如高学历、年轻、名校、官场明日之星等等。在众多的标签加持之下,定向选调生一进官场就闪着金光,自带光环,往往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另外,不少地方还专门针对定向选调生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性政策,让很多普通公务员直呼“羡慕嫉妒”。久而久之,不少干部在看到定向选调生晋升提拔快人一步,政策待遇高人一等时,会认为这一切是理所当然的。每当在这个时候,我们似乎要重申一个常识:再牛的定向选调生首先是个公务员。

    在公务员这个维度下,不应该有三六九等,不应该有特殊群体,让所有人都看到晋升提拔的希望,让所有人都沐浴同样政策阳光,才能有让人信服的公平竞争。这种公平竞争不唯学历、不唯年龄、不唯名校、不唯出生,看重的是能力素养、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工作实绩。

    现在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无非几种,一是公务员考试,二是企事业单位调任,三是军转安置,四是公开选调。其中公开选调又分为定向和非定向两种。按理说,进入了公务员队伍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但实际上却被人为区分出了等次。定向选调生就是最被青睐的对象。这其实不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却是不少地方官场默认的潜规则。

    定向选调生学历高,但学历不等于能力;定向选调生多为名校毕业,但是名校也不是能力的代名词;定向选调生专业能力强,但是他们到基层从事的工作基本都与专业无关。因此,对于定向选调生,我们要理性看待,不能陷入“晕轮效应”。

    当然,笔者在此不是贬低定向选调生,只是想说,不管通过那种渠道进入公务员队伍,他们都各有优长,不该人为划分等次,进行区别对待。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到底谁优秀,工作实效才是衡量的标准。让能者上庸者下,这才是良性竞争,才是正向激励。

    问题的关键是,一些领导干部在晋升提拔干部时,并没有严格遵循这一条,而是套用地方上出台的定向选调生政策,在另外一条赛道上进行竞争。若晋升提拔的定向选调生真的优秀,实绩确实突出,这也还能让人信服。但更糟糕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提拔定向选调生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以改善所谓的班子年龄、学历结构,让数据看起比较好看。这种做法显然不妥,另外对其他公务员而言明显有失公平。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英雄从来不问出路。不管是什么渠道、什么身份进入的这个队伍,既然都是公务员,那就应该以统一的标准赛马,杜绝“蘸水干部”,让优秀者、实干家的付出得到应有的肯定和认可。(沈道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