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上班族培训班种类
  •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资讯 > “兴趣班”高峰期,这3种班不要报,浪费钱又没用

    “兴趣班”高峰期,这3种班不要报,浪费钱又没用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3

    “兴趣班”高峰期,这3种班不要报,浪费钱又没用

    以下文章来源于十点读书 ,作者十点签约作者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作者:花朵之蓝

    来源:十点读书(duhaoshu)

    暑假期间,“兴趣班”又成了家长圈里的高频词语。

    我身边的朋友,有的给孩子报了5门课程,每天上2小时;有的报了长达半个月的乐器集训;还有的索性直接放在日托班,早8点到傍晚6点都在机构里学习。

    问起背后的原因,他们纷纷说:暑假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花点钱没关系,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很好。

    育儿专家李玫瑾曾说过:

    现在市面上兴趣班复杂多样,真正有益于孩子的并不多,有很多兴趣班都是父母在交智商税,看似是为孩子好,浪费钱不说,还吃力不讨好。

    很多家长也是踩了无数坑后,才发现:琳琅满目的兴趣班,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

    如果报了以下三种吃力不讨好的兴趣班,不但不会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反而会磨灭兴趣,让孩子感觉疲累和压抑。

    超前学习的辅导班

    有一位妈妈,5年内花了12万给儿子报了17个培训班。每晚都要九点才能回家,每周只能休息半天。

    在超前教育下,儿子堪称“神童”:5岁学完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小托福考试还得了全国前三名。

    按照这个节奏发展下去,想必孩子会发展得很好吧?

    结果恰恰相反。

    刚上小学的时候,孩子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简单了,不认真听课。

    到了二年级,成绩急速下滑,还产生了厌学情绪,实在令人惋惜。

    早在40年前,德国政府就做过一个对比实验:50所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另外50所专注传授学科知识。

    结果显示,超前教育的孩子确实有学习优势,却最多维持到小学四年级,在情感和社交上更是比不上同龄学生。

    超前教育在短期内确实会有一定成效,但从长远来看,不过是拔苗助长罢了。

    心理学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发展顺序和规律性。

    过度给孩子喂养超越年龄的知识,不但会增加他们的压力,还会打击学习信心,磨灭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

    真正聪明的父母,都懂得顺应天性。

    在什么时段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孩子吸收生命的养分,从一颗小树苗长成苍天大树。

    盲目跟风的艺术班

    网友丢丢妈说,当初看到身边的父母都把孩子送去学钢琴,她也跟风了。

    上了八年,丢丢也没学出什么名堂来。外婆让她随便表演些什么,她两手一摊,无奈地说“不会”。

    丢丢妈和其他家长交流后才发现,原来光靠在老师那里学的一个小时根本不够。

    要想学好,每天还得在家练习两三个小时,期间需要家长耐心指导。

    可是家里没一个人会钢琴,孩子弹错了也不知道,更谈不上指导。

    关键是,孩子对弹钢琴一点兴趣都没有,最终只得半途而废。

    近年来,各类艺术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搅动了父母焦虑的心。

    不少父母觉得,学艺术是一件好事,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培养气质,于是一头扎进艺术班的漩涡中。

    殊不知,如果孩子没天赋、不喜欢,在不适合的领域苦苦挣扎,只会引起他们对艺术本身的厌倦和反感。

    所以,在给孩子报艺术班前,不妨先考虑几个实际的问题:

    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天赋?家长有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支撑孩子读下去?

    想明白这几个问题,再下决定也不迟。

    夸大其词的速成班

    几年前,“量子波动速读法”风靡家长圈。培训机构声称,只要以足够快的速度去翻越书本,就能记住书的内容。

    “5分钟就可以看完一本10万字的书籍,并能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闭着眼也能和书发生感应。”

    此外,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速成班:

    蒙眼识字、脸吸铁勺、蒙眼辨色、听音频提升大脑……

    “十天出一个天才画家”“半个月流利开口讲英语”等夸大宣传的传单更是明目张胆地递到家长的手中。

    家长花了冤枉钱,孩子走了弯路,学不了知识不说,还会养成浮躁的心态。

    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的,学习从没有一蹴而就的奇迹,真正的成功,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所以,家长面对这种培训班,要保持清醒,千万别掉进坑里。

    那么,该怎么做,才能为孩子保驾护航呢?

    可以考量四个维度,用兴趣班助力孩子的成长。

    不可否认的是,兴趣班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是孩子技能学习、探索自我、发现潜能的窗口,更是培养兴趣、激发创造力与热情的平台。

    如果真的有需求给孩子报兴趣班,不妨考量四个维度,选好兴趣班,助力孩子的成长。

    1.量身定制,因材施教

    年糕妈妈分享过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故事:

    在年糕还小的时候,她给孩子报了戏曲和街舞。没想到年糕一点也不喜欢,还导致精神压力特别大。

    她发现年糕喜欢运动,还挺有天赋的,于是转报他喜欢的足球、网球等体育活动,年糕学起来果然如鱼得水。

    古语云:“因材施教”。

    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综合考虑孩子的兴趣、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等,为孩子做出最优的选择。

    量身定制的兴趣班,才让每个孩子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2.质胜于量,宜精不宜多

    作家耶胡达·阿米亥在《人的一生》中写道:

    人的一生没有足够时间去完成每一件事情,没有足够时间去容纳每一个欲望。

    每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多的兴趣班不仅会让孩子疲于奔命,还可能因为分散注意力而无法深入学习和掌握某项技能。

    在不影响休息和运动的前提下,精选一两个真正符合孩子兴趣和潜能的优质兴趣班,让孩子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行深度学习,这样的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灵活调整,适应变化

    选择兴趣班不能all in ,也不是必须一条路走到黑。

    毕竟,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兴趣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转移。

    小时候对绘画充满热情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更倾向于探索科学奥秘。

    曾经对舞蹈爱不释手的少年,或许在某个阶段会对编程产生浓厚兴趣。

    父母要以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来应对这些变化。

    当孩子表现出对某个新领域的兴趣时,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引导孩子理性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更适合他们的兴趣班。

    根据孩子的成长需求进行适时的优化和升级,才能持续激发他们的潜能。

    4.放低期待,注重过程

    在网络上看到有父母吐槽自己的孩子:

    花近10万,学了几年的芭蕾舞,跳起来像广播体操;

    花3500学街舞,来来回回就几个动作,把亲妈都气哭了;

    学了几年的小提琴,拉起来比噪音还难听;

    字里行间夹杂着恨铁不成钢、钱都打了水漂的无奈和心酸。

    表面上看是给娃报兴趣班,实际上最考验的是家长们的心态。

    不妨把对兴趣班的期待放低,不指望一个兴趣班就能把孩子练成大师。

    当兴趣班不再被赋予过高的期望和压力时,孩子才能够更自由地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让兴趣班回归“兴趣”本身,让他它成为孩子发展自我、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径。

    很认同一句话:

    兴趣班对于孩子应该是快乐、是礼物,是想到要去上课和练习就满心欢喜的期待,是孩子繁重学科学习间隙中的一抹亮色,是心灵与身体的温柔慰藉。

    祝福每个孩子,都能在好的兴趣班中快乐成长,收获精彩人生。

    宠粉福利来啦

    每天推送的任意一篇文章精选留言点赞排名(点赞数量需超过30)第一的读者,即可获得折叠晴雨伞(如上图示意)。

    领奖规则:

    1.中奖人需同时满足关注“湖北e家庭”微信公众号;留言72小时内点赞数超过30;留言点赞数排名第一。

    2.集赞统计截至发文到72小时,届时小编将回复您具体领奖方式。

    3.每月每人限领一次,数量有限,快来参与哦~

    THE END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原标题:《“兴趣班”高峰期,这3种班不要报,浪费钱又没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