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华南农业大学吗?
原创 请收藏 华南农业大学
欣喜、好奇、自豪……
你对“Ta”有多少了解?
这所大学是怎样的呢?
历经111年风雨与荣光的百年名校
百十年栉风沐雨
百十年力耕不息
占地8000余亩的森林校园
校区:华农=五山校区 增城教学科研基地
8000余亩的校园
都在五山吗?
你就out了!
天河五山校园4395亩
增城教学科研基地3804亩
学校建筑总面积145万平方米
没去过增城基地?
带你去看看
湖光、山林、茶园、各种实验田
一派田园风光!
心动了吗?
还有专车可以预约
看到这些就会让你想起的“华农”
毛主席亲笔提名的“华南农学院”
1952年,原中大农学院、岭大农学院、广西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及病虫害系(部分)
三江汇流,合为“华南农学院”
毛主席亲笔题写校名
校训:修德 博学 求实 创新
“修德”意指修心养德
指人们在思想、道德、品行方面的自身修养
“博学”源自《中庸》“五之”
教导人们要广泛地学习
“求实”由成语“实事求是”演化而来
强调尊重事实,如实反映客观实际
办事或做学问要实实在在,要严谨
“创新”意为在博学、求实的基础上
破旧立新,勇于开拓新局面新领域
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我校退休教师、著名书法家梁鼎光先生所书校训
积淀在华农师生的血液里
传承百年,历久弥新
激励着华农学子弘扬传统,砥砺前行
一代代华农人薪火相传
共同铸就学校今天的繁荣和发展
以英文字母A和U作为造型基础,混合构成
意在表现农业、大学、综合性、求实发展
设计者是华农原党委副书记梁深洪
校徽设计简洁、稳重、容易识别
用大自然的主色调绿色作为标准色
与农业密切相关
给人以自然和谐、生机勃勃的联想
校歌:《金色的理想》
“为了金色的理想,我们汇聚在知识的殿堂”
校歌《金色的理想》
由原副校长张岳恒作词,岳晓云谱曲
歌词简洁凝练、朴实自然
曲谱优美大方,易于传唱
短短百余字
提炼了百年华农的精气神
旋律萦绕耳畔
唱出了后来者对前人精神的传承
歌词拓印心中
我们正式成为了一名“华农人”
“五湖四海一片林”的紫荆校园
究竟什么是五湖?什么是四海?
你说得清吗?
“五湖”:洪泽湖、鄱阳湖、昭阳湖、宁荫湖、巢湖
处在主校区的洪泽湖
四季绿树环绕,碧波荡漾
行政楼前的鄱阳湖
又名“湿地公园”
清晨步至岸边,睡莲静卧
娉婷婀娜,迎风开放
昭阳湖形圆如日
农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植物保护学院、园艺学院、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绕四周
宁荫湖形如弯月
暖阳晴好时
浮云翩然,风掠四方
天地间一派安好
巢湖清浅若明镜
映出湖岸缕缕倒影
“四海”:竹铭草海、茶山草海、稻香花海、千穗草海
竹铭草海还有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教三大草坪”
许多年前,这里曾是游泳池
如今已成为华农面积最大的草海
“竹铭”一词取自丁颖教授的号
草海对面的第一教学楼立有丁颖像
故将其命名为“竹铭草海”
以纪念丁颖老校长
茶山草海位于主校门附近
因对面为茶山区,人称“茶山广场”
故得名“茶山草海”
比足球场还大的完整绿地
也是新生军训徒步拉练的必经之地
最好的时光莫过于
在一个斜阳的午后
携三两好友,漫步其中
记录属于你我的光影瞬间
稻香花海位于行政楼前
因旁边有“稻香园”(原学生宿舍第一饭堂)
春日时紫荆花开成海
因此命名“稻香花海”
雨后初霁之时
青草的清新气息间或伴着书香味
扑面而来的瞬间带起丝丝凉意
千穗草海位于4号楼前
其名“千穗”来自水稻新品种“千粒穗”
一株稻穗谷粒达1400多粒
由丁颖教授于1936年培育成功,曾轰动国内外
这里是华农落差最大的草坪
自上而下,顶部是校友捐建的秋月亭
山坡遍植近500株桂花树
亭台楼阁,丹桂飘香
诗情画意,如痴如醉
行走其间,仿若人在画中游
“一片林”:树木园
位于长岗山上、经济管理学院旁
葱葱郁郁的树木密布
成为广东省高校面积最大
引进植物种类最多的树木园
“魔法”森林中央
缀着一个仙境湖泊
在光影的魔术下
精灵欢快地跃动其中
是古今交融、典雅大气的华农特色建筑
700多平方的大厅不用柱子支撑
全国第一个砖拱驳壳建筑
红满堂之名
一说取自欣欣向荣满堂红之意
二说取自英文“Hometown”谐音
自1958年建成起,它接待过
刘伯承、胡乔木、钱伟长等领导人
以及许多重要的外宾
也承办开学、毕业典礼及周末舞会
红满堂内部
1999年列为危楼拆除后
2009年再度复原
纯白如斯,静守一隅
化身高端学术会议的举办地
华南农业大学牌坊
为庆祝华农百年华诞,学校筹建主校门
设计方案来自本校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张文英等教师
以原主校门牌坊为原型
吸收岭南建筑风格
以钢筋混凝土为骨架,加以仿古石饰面
落成为五开间一进冲天双层牌楼
威严壮观,气势磅礴
校史馆(5号楼)
华农5号楼,始建于1934年
规模宏大,气势非凡
造型优美,装饰繁复
原为中山大学理学院所在
2009年,时值百年校庆
5号楼打造为华农校史馆
是新生开学教育的必经之站
同时也是外宾来访的重要场所
二楼为校史展览馆
三楼为丁颖纪念馆
漫漫历程,镌刻时光印记
地铁口西南门
最初,受地铁施工影响
始建于1985年的华农旧西南校门被迫拆除
后经征集,采纳艺术学院学生王旭的设计方案
由正反两组立面组成,形似一本打开的书
左边立面镌刻校名“华南农业大学”
右边立面镌刻着校徽
极具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展现崇高、悠远、大气、面向未来的气质
学科门类齐全
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华农设有24个学院(部)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4.5万余人(含留学生)
其中本科生3.8万余人,研究生8千余人
学科门类齐全
设有99个本科专业
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
微生物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
8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
兽医学科列第27位(全国第3)、农学位列第42位
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
农林学科位列第85位
在QS世界大学(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农林学科类高校排名第30名
名列中国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之后
培养了12位院士、人才辈出的院士摇篮
华农人都知道的名字
丁颖塑像、丁颖礼堂、竹铭草海
华农虽大,丁颖先生的印记却无处不在
在从事稻作科学研究的40余年里
丁颖先生培育出多个水稻良种
为我国粮食增产、解决温饱问题
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代宗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丁颖精神薪火相传
围绕水稻研究
华农走出了三位院士
成就了“一门三院士”的学术佳话
卢永根院士
一个同样耳熟能详的名字
倾其一生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为搜集不同地区的野生稻种
他的足迹遍布全国的田间地头
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富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
在晚年时,与夫人徐雪宾教授
将积蓄800多万捐给学校
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
用作奖学金和教育科研经费
成为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时代楷模”
刘耀光院士
自1996年学成归国便来到华农
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
“不搞花架子,踏踏实实,实事求是”
2017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交出了杂交水稻育性调控分子基础理论
的“中国答案”
1963年8月,卢永根(左四)随丁颖(左三)在宁夏引黄灌区考察水稻
从“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
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代楷模”卢永根
再到新晋院士刘耀光
华农人秉承丁颖精神,砥砺奋进
收获累累硕果,成绩斐然
近三年,学校共获得1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大奖项类别全覆盖
各学生团体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
第22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二级联赛华农男篮夺冠
这就是华南农业大学
是我们的母校
我们难以忘怀的精神家园
愿你在“Ta”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广阔的天地中
遇见最好的自己
享受美好充实的大学时光
文字 | 融媒体工作室 梁颖怡 罗婷婷 徐怡帆 部分文字来源往期推送
图片 | 潘浩 官微往期推送 融媒体工作室 刘润东 胡蕴乐部分截图来源于校庆专题片《征程》
原标题:《你真的了解华南农业大学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