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华南农业大学网站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能培训 > 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广州高校表现如何?

    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广州高校表现如何?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3

    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广州高校表现如何?

    10月17日,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布。广州多所高校表现亮眼。

    其中,中山大学共获得31项奖励,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总数、一等奖获奖数列各申报单位之首;华南理工大学32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再创新高;南方医科大学荣获一等奖4项,一等奖的数量在生物医药领域位列全省第一;华南农业大学也有4项成果荣获一等奖。

    中山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总数、一等奖获奖数列各申报单位之首

    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布,中山大学共获得31项奖励。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8项,包括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青年科技创新奖2项、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国际合作奖1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奖13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总数、一等奖获奖数列各申报单位之首。

    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高危EB病毒亚型鉴定、致癌机制与靶向干预”获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物理与天文学院罗俊院士“高精度空间惯性基准技术与飞行实验”、肿瘤防治中心蔡清清教授 “T细胞淋巴瘤精准诊疗策略创新与临床应用”、肿瘤防治中心陈明远教授“复发鼻咽癌微创外科体系建立及其分层综合治疗策略创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仇荣亮教授“基于多界面多过程耦合理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与工程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数学学院冼军教授、孙逸仙纪念医院聂燕主任医师、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张强教授、化学学院欧阳钢锋教授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土木工程学院马会环教授,肿瘤防治中心习勉教授,附属第三医院邱伟教授、胡昔权教授,孙逸仙纪念医院刘洁琼主任医师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样新教授获科技成果推广奖;肿瘤防治中心高嵩研究员、郑健研究员获青年科技创新奖;化学学院杰马里·莱恩教授获科技合作奖。

    华南理工大学:32项成果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华南理工大学32项成果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数量再创新高。其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8项、青年科技创新奖5人、科技成果推广奖1项,获奖总数和青年科技创新奖人数均居全省首位。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唐洪武、副校长吴波及部分获奖代表受邀参加了大会。

    所获奖项中,材料学院黄飞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成果“高效高分子太阳电池材料的分子设计及其聚集态调控”、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徐向民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基于认知机理与物理规律的视觉计算理论与方法”、化学与化工学院汪双凤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受限空间相变传热特性及其调控机理”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胡健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微纳米纤维纸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材料学院马春风教授、化学与化工学院魏嫣莹教授、电力学院姚顺春教授、环境与能源学院陈燕教授、软件学院谭明奎教授等5人获得青年科技创新奖。

    此外,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李宗涛、何和智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玲教授、土木与交通学院丁小彬副教授参与的项目分别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华南农业大学:荣获一等奖4项,并列全省第二

    华南农业大学“水稻主要病虫草害智慧识别和防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等15个项目(个人)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由华农主持完成的项目有9项,参与完成的项目有6项。

    此次华农主持完成的项目有4项荣获一等奖,获奖数并列全省第二。其中,项目“多元复合协同增效制造高性能功能化木塑复合材料关键技术”获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实现华农该类奖项一等奖零的突破。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智慧识别和防控技术装备研发应用”项目针对我国水稻田间管理环节存在的病虫草害识别不精准、智能防控装备缺乏等问题,以绿色、精准、高效为目标,从病虫草害信息感知、智能防控装备创制、农情和装备作业信息智慧管控等3个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形成了“数据赋能 装备智能 管理智慧”的水稻病虫草害智慧综合防控体系,并在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广应用,实现了农药减施增效,促进了水稻产业绿色发展,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引领了我国水稻智慧防控技术的进步。

    南方医科大学:8项成果获奖,其中4项荣获一等奖

    南方医科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共8项,包括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青年科技创新奖1项,其中获一等奖数量在生物医药领域位列全省第一。

    其中,以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人体微生物组检验与分析方法”,获自然科学一等奖。人体微生物组与多种重大疾病存在因果关系,从复杂菌群中识别并鉴定疾病关键菌,是实现其精准诊断与干预的核心基础。该项目围绕“重大疾病关键肠道菌挖掘方法”这一领域关键科学问题,揭示地域差异是疾病关键菌谱矛盾的核心影响因素,提出疾病关键菌谱的地域性假说,开发稳定和准确的微生物组分析方法,并基于上述新策略和新算法,绘制出清晰的代谢性综合征肠道菌群紊乱图谱。

    侯凡凡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系列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孙剑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延缓慢性肝脏疾病进展防控体系的创新突破和推广应用”、赵善超教授为第一完成人的成果“中国人前列腺癌进展机制研究及精准预测和治疗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分别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广东工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5项,获奖数量创新高

    广东工业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15项,相比2022年度增加5项,获奖数量创新高。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青年奖2项,成果推广奖1项。

    陈新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电子器件高密度封装的微细阵列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获技术发明一等奖;韩国军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 高性能大容量固态存储控制器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徐雍教授、梁赛教授获青年科技创新奖,吕建兵教授团队主持的科研成果“碳酸盐岩地区隧道排水系统钙化淤堵病害的环保型防治技术及应用”获科技成果推广奖。

    广州医科大学:4项成果获奖,其中1项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广州医科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4项,包括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主持完成的“基于智能化技术的肺结节/肺癌早期 ‘筛-诊-治’体系”荣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解决肺癌高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早期肺癌的筛查率、提高肺癌手术的准确性,降低术后复发风险。项目团队开发了基于智能技术的肺结节/肺癌早期“筛-诊-治”创新体系,建立真实世界肺癌多维度大数据库,建立人工智能肺癌诊断模型。不仅如此,项目还创新智慧胸外科诊疗设备,研发裸眼3D胸腔镜设备,提升手术准确性和效率,已在100多家医院应用,建立疗效预测模型,创建14基因EGFR患者预后模型,避免1/3不必要的术后化疗,使早期肺癌5年生存率接近100%。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霞虹 通讯员:廖思媚、华轩、费思迎、柯佳、李成瑶、广医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