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清华大师也郁闷过,你会不会好点?
原创 张函嫣 人文清华讲坛
或许你曾在社交平台上刷到过这句标语,或许你曾仰望过这块泛光的捐赠牌……
“我可以告诉你当年我也一样郁闷吗?”
这句标语曾给无数人带来一份跨越时空的慰藉,引发一场巨大的集体共鸣。而现在,一群一百多年前的清华优秀毕业生也想告诉或许正在迷茫困惑的你:是的!我们当年也曾这样郁闷过!
当年我在开学前也很忐忑
八月末,北京已是初秋天气,我带着铺盖到清华去报到,出家门时母亲直哭,我心里也很难过。我以后读英诗人Cowper的传记时之特别同情他,即是因为我自己深切体验到一个幼小的心灵在离开父母出外读书时的那种滋味——说是“第二次断奶”实在不为过。第一次断奶,固然痛苦,但那是在孩提时代,尚不懂事,没人能回忆自己断奶时的懊恼,第二次断奶就不然了,从父母身边把自己扯开,在心里需要一点力气,而且少不了一阵心酸。
——梁实秋《清华八年》
你还记得自己在大学的第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离开故土的不舍,告别亲人的惆怅,直面未知的恐惧……相信以上种种情绪,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在那一天里。在梁实秋笔下,这种滋味被生动形象地概括为“第二次断奶”。
梁实秋还算幸运,他从小在北京长大,来清华上学于他而言,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离开父母外出读书”。不过,当时的五道口并非今日的“宇宙中心”,而是北京西郊的一片小乡镇,梁实秋则将回家形容为“进城”,每次“进城”都要花上好些功夫。这让在本地上大学的梁实秋也不禁产生了些许背井离乡之感。在1915年,清华的新生管理十分严格,不得随意出校。梁实秋每次回家,需要上缴一封专门的家长信,再领一块写着姓名的黑木牌,交给看守校门的老头,方可离开。
实际上,“第二次断奶”并没有梁实秋想象中的那样糟糕。在校园中,他结识了来自各个省籍的同学,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他逐渐抛弃了自己的土语成分,养成使用较为普通的国语的习惯。清华开放包容的环境熏陶着梁实秋,并塑造了他的乡土观念:凡是中国人都是我的同乡。
当年我也不喜欢上早八
昨夜一晚的西风,又使寒暑表缩短了10多度,早晨醒转来时偷眼觑着窗外,黄叶在寒风中打滚,未免心中有点畏寒,被窝中的热气令人留恋不舍,更何况室中的火炉一阵阵送来热气。刘、张二君亦醒了,大家懒洋洋地躺着闲谈,谁亦不肯先起来。7时半的钟声又响了,大家第一课时都有课,只好硬着头皮起来。在走向饭厅的路上,看见满庭院的落叶随着尘埃飞扬,冬风料峭,微感战栗。
——夏鼐《夏鼐日记》
随着天气转凉,你是否发觉自己越来越难以摆脱被窝的诱惑了?当凛冽的寒风遇上饱受诟病的早八,一场人类本能与意志力之间的战斗即将打响。
如果说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靠着“不是你考,就是我考”等考试周名句令人津津乐道,那“自古逢秋悲寂寥”应该是《夏鼐日记》一大鲜明的特色。从小生长在浙江,高中就读于上海,远赴清华读书对于夏鼐来说不仅意味着精神上的“第二次断奶”,水土不服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他。习惯了南方温暖的气候,北方同学口中“最舒服的天气”使他瑟瑟发抖,丝丝寒风震荡他的心弦,屡屡勾起他对故乡的思念。
不过,夏鼐还是忍着与被窝告别的痛苦成功抵达了课堂,还没有忘记去吃一顿营养早餐,这样强大的毅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算得上是吾辈楷模了吧!
当年我也为恋爱而烦恼
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髫瓣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钱钟书《壬申年秋杂诗四首》
钱钟书和杨绛可以说是清华历史上最“出圈”的一对小情侣,两人从惊鸿一面到携手一生的爱情故事久久为外人称道。然而,他们的恋爱经历并非许多人想象中的那般一帆风顺。
在清华相恋后,钱钟书念及自己即将毕业,希望杨绛能尽快考取清华研究院,两人便可做一年的同窗。但杨绛还需要更加充分的准备,只能留待来年。同时,面对钱钟书迫切的订婚请求,杨绛并没有给出他期待中的热烈应答——她希望暂缓结婚事宜。一来二去,两人间产生了误会,钱钟书担心这段恋情即将走向终结,大为伤心,写下这几首哀怨悱恻的情诗,意图抒发内心的愁绪,并向杨绛传达自己对她的无限在意。
最终,钱钟书通过几首情诗使两人心意相通,重归于好,杨绛也被其中优美的文辞和真挚的情感所打动,她曾不止一次表示:“是他的这些优美的诗句深深打动了我,从此结下了百年之好!”
时过境迁,或许我们已经鲜少用纸笔和诗句来传情,但我们仍需相信,主动的沟通和真诚的表达对于维系一段感情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与其因为对方的一举一动而纠结内耗,为什么不试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袒露心声呢?
当年我也对前途忧心忡忡
近来心情不很好。一方面想到将来,眼看就要毕业,前途仍然渺茫,而且有那样的一个家庭,一生还有什么幸福可说呢?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尽管曾多次在日记中吐槽作业、吐槽考试,但到了真正要与清华园告别的时候,季羡林却感到无比失落。在完成最后一场他曾痛骂过无数遍的考试后,他写道:终于考完了,题目不难。大学生活于此正式告终,心里颇有落寞之感。
这种寂寞不仅仅是尘埃落定的恍惚,还源于他对自身前途命运的担忧。1934年,“饭碗问题”困扰着广大毕业生,即使是在校期间成绩全优的季羡林也为毕业发愁。季羡林也曾考虑过出国留学,但适逢叔父失业,家庭几乎破产,一家老小还指望着他来解燃眉之急。虽然意外收获了高中母校的邀请,但季羡林在与同事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意识到高中校园也并非一片净土,教师们手里的饭碗随时都有飘飘欲飞的风险。
1935年,“想多念一点书”季羡林成功抓住了一次由德国学校负责食宿费的交换机会,开启了留德的人生新副本。绵延的战火使他长期处于饥饿与失眠之中,也阻碍了他的归国之路。在恶劣的环境里,他潜心于东方学研究,积极学习语言,原典阅读,成功取得了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一代国学大师由此诞生。
面对时代的洪流,我们或许无法决定自己将被推向哪方,但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请不要忘记出发时的一腔赤忱孤勇。
当年我也会失眠
几朵浮云,仗着雷雨底势力,
把一天底星月都扫尽了。
一阵狂风还喊来要捉那软弱的树枝,
树枝拚命地扭来扭去,
但是无法躲避风底爪子。
凶狠的风声,悲酸的雨声──
凶狠的风声,悲酸的雨声——
我一壁听着,一壁想着;
假使梦这时要来找我,
我定要永远拉着他,不放他走;
还剜出我的心来送他作贽礼,
他要收我作个莫逆的朋友。
风声还在树里呻吟着,
泪痕满面的曙天白得可怕,
我的梦依然没有做成。
哦!原来真的已被我厌恶了,
假的就没他自身的尊严吗?
——闻一多《雨夜》
诗人闻一多以创作白话新诗闻名,但在初入清华园时,爱好传统文化的他更加钟情于旧体诗。在校期间,他在《清华周刊》上发表旧体诗十余首,又有几首登在了《辛酉镜》上。对于《清华学报》改用白话文的决定,他一度持有“不赞成,不反对”的微妙态度。
闻一多虽然依恋传统,却并不保守,他乐于学习新知识,吸收新思想以充实自己。1917年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与诗体解放运动极大地影响了这位文化可塑性很强的青年。在这势不可挡的潮流的影响下,闻一多迅速投入到了白话新诗的创作中。
《雨夜》就是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在雨夜中,势力强大的风云雷雨肆意地侵虐着,而柔弱的树枝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即使全力对抗也在劫难逃。诗人共情弱小,却对茫茫世界的残酷无可奈何。诗人想要通过一觉酣眠来摆脱现实,进入理想的国度,可亲眼目睹那些可怖的画面令他思绪万千,愈发难以入梦,于是提笔记事。
如果久久无法入眠,强迫自己睡觉或许并非唯一的答案,万一那夜的风雨正好擦亮了你的灵感火花呢?
提到负面情绪,许多人或许会羞于启齿:郁闷似乎是一种独属于“失败者”的情绪,而那些天之骄子的生活应当是一帆风顺的。于是,人们习惯于独自消化这些烦恼,将自己活成一座情绪孤岛。
而这句话给予了正在郁闷的你我一份无形的陪伴:郁闷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情绪,你不必因郁闷而孤独、自卑。正如一位网友留言: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郁闷,觉得自己很糟糕,什么也学不会吗?原来现在十分优秀的前辈们,当年也会和我一样觉得无助吗?
其实,在另一间教室里还有一句与之呼应的标语:“不可因压力和郁闷就放弃,坚持再坚持!”我们要接纳自己的郁闷,亦要有走出沉沦的勇气与毅力。
你看啊,即使是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们,也曾陷入混沌与迷茫,而今日的我们哪怕再烦恼,再痛苦,难道就注定会永远一事无成吗?
原标题:《看到清华大师也郁闷过,你会不会好点?》
相关文章:
- [职业资格]高考喜气故事:四门选择题竟全对,我稀里糊涂考上了Top1
- [自学考试]海报 | 刷到这条的你,快接住这份高考祝福“锦囊”
- [学历教育]嚯!这考场外,可太精彩了
- [研究生考试]2024年高考开考 家长送祝福:旗开得胜 一举夺魁
- [职业资格]中新网河南|直击2024年高考:花式祝福为考生讨好彩头
- [自学考试]高考查分表情刷屏了:有人淡定有人狂喜,有人不负努力喜极而泣
- [学历教育]2024高考,稳了丨青春逐梦!我们用AI画出了对考生的祝福
- [职业资格]天府新视界丨有一种青春叫高考,高考改变了什么?
- [职业资格]倒计时1天!你一定会惊艳这个夏天
- [职业资格]高考之后,该好好想想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