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珠海科技学院太黑暗了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能培训 > 珠海科技学院:立德树人做民办高校排头兵

    珠海科技学院:立德树人做民办高校排头兵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3

    珠海科技学院:立德树人做民办高校排头兵

      “反应太迅速了,点赞!”今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珠海科技学院(以下简称“珠科”)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随后,60名教师党员成立疫情防控先锋队,200名学生走上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岗位,全校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

      同心抗疫,彰显使命担当,珠科全力守护师生的生命健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作为国内民办高校的排头兵,珠科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建引领

      把准办学方向“定盘星”

      党建是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珠科抓强抓实党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头雁”领航作用,以党建引领筑牢大学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珠科荣获“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珠科严格落实“1 10 N”的总体工作安排,制定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配套师生党员党史学习指引、师德专题教育、党史进校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五个具体方案。

      高校以党建引领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奋进发展力量源源不断。

      2021年5月,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二、广东省第一名;在广东省日前公示的“50所民办高校2020年度检查结果”中,上榜成为唯一一所“年度检查优秀学校”;与澳门科技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国际学院”;5个专业入选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代表发言;获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把准办学方向“定盘星”,珠科扎实迈出发展步伐,书写了一份有质量、有成效的亮眼答卷。

      红色校园

      多形式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粤学党史·粤爱党——打卡广东红‘我是解说员’”主题演讲比赛决赛现场。

      地处红色热土,珠科充分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

    学校创作的“艺术党建”大型交响叙事套曲《你从那里走来》公开展演。珠海科技学院 供图

      2021年4月,该校以纪念珠海“红色三杰”之一林伟民为切入口进行创作,历时两年、300余名师生参演的原创文艺作品《你从那里走来》正式面世。

      “红色文化是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我们用这部原创作品为师生献上一堂艺术氛围浓厚、正能量澎湃的思政课。”作品主创、该校音乐舞蹈学院院长何平说。

      让师生参与到红色主题活动中来,在重温红色历史中厚植爱国情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举措。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珠科全力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珠科开设“四史”类思政课程,完善省级精品思政课程,增加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比重。其中,将“同上‘四史’思政大课”工作纳入思政课教学安排,覆盖全校近万名学生。

      聚焦关切

      用心用情用力为师生解难题

      在珠科,新的教学场地和教工宿舍拔地而起,国学院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当中。目前,园区内学术交流中心和两栋教工宿舍已完成封顶,投入270万元改造而成的体操馆、体育舞蹈馆,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学校启动国学院建设,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珠海科技学院 供图

      聚焦师生“急难愁盼”,回应师生关切,珠科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校党委扎实推进,列出校级办实事清单16项,已办结13项,阶段性办结3项。

      细微处更见功夫深。

      珠科开展教工住宅环境提升专项行动,党委书记带队实地走访调研,投入300万元完成绿化种植、人行道规划改造,增设儿童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等项目。从路面铺装到石桌石凳,事无巨细,把暖心事办在师生心坎上。

      为学生做好事、办实事,关键要用心用情用力解难题。

      新生入学时,党员志愿者一路相伴,安排免费接驳车接送至宿舍,并备好入学防疫“健康包”,为新生提供贴心服务。为提供更便利的学习环境,珠科投入百万元在图书馆设置1620个考研资料暂存柜,同时延长开馆时间,为学生学习备考解决后顾之忧。

      【干出新气象】

      “三下乡”团队将自主研发编程系统带入支教课堂

      化心中信仰为脚下力量

      炎炎夏日,鸟语蝉鸣。茂名市七迳镇南山埇小学的课室里,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桌前,全神贯注地盯着笔记本电脑屏幕。几名身穿红色马甲的青年学生志愿者,站在孩子们身后,悉心解答每一个提问。

    七迳镇南山埇小学的课堂。

      这些青年志愿者来自“七晓团队”,是珠科的一支“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3年时间里,这支队伍埋头研究少儿编程,最终产出一套少儿编程启蒙系统。

      “老师,这个图形是什么呀?”“这个数字是什么意思?”对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少儿编程是件新鲜事,让他们好奇不已。

      学以致用,能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是这些青年志愿者的最大收获。“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大学生也有机会走上讲台,用科技启蒙助力乡村振兴,很充实!”志愿者李若晴自豪地说。

    “七晓团队”成员。

      一直以来,珠科积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和乡村支教结合起来,推动实践育人,激发大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主动性,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

      支教期间,“七晓团队”还开展了红色人物访谈活动,拜访了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曾在部队中担任飞机检查员的何爷爷。

    “七晓团队”与老党员何爷爷交流。

      “听说你们要来,我专门把我在部队的衣服穿上了。看!这里写着‘八一’!”团队刚抵达何爷爷家中,就感受到浓浓真情。团队成员纷纷感慨:“虽是两代人,但我们的心仿佛紧紧贴在一起。”

      何爷爷结合自己的经历,向志愿者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还热情展示了他入党50年的勋章。

      “听了何爷爷的故事,我明白了学习党史是要从中汲取力量,要去想、去做。”志愿者陈思认真地说。

      去年底,在第七届寻找“全国大学生百强暑期实践团队”活动中,“七晓团队”入选为“百强实践团队”。志愿者们约定,待毕业后重返七迳镇,再去看望何爷爷和南山埇小学的孩子们。

      南方日报记者 姚昱旸 通讯员 郑润真 汤义和 陈宇 林志扬 林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