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5000字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
  • 当前位置: 首页 > 技能培训 > 适应知识经济要求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适应知识经济要求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3

    适应知识经济要求 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劳动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一个企业乃至国家经济能否快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根据我国劳动者素质的现状,应尽快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的资源支撑和智力依托

    (一)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即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而资本又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人力资源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中起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的素质是指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工作质量、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知识水平等,可归纳为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二)人力资源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结构是否优化不只取决于企业的自然资源,更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结构是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不仅表现为静态上的人力资源结构能与经济结构保持协调一致和相对平衡,而且表现为动态上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能力与所需经济结构相适应。如果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力资源和具有一定弹性的人力资源结构相适应,经济结构的演进速度必将受到约束,即使后来被决策者所认识,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必将付出较高的成本。

    (三)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广泛,内容丰富,具体可以概括为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三者能否统一。三者能否统一取决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程度、人力资源的素质,以及人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控制能力。在自然资源约束、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下,所能消耗的只能是高品质的人力资源,需要用人的聪明才智来调节上述三者的关系以达到平衡。

    (四)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兴盛之本。任何企业都拥有三种资源:一是物力资源;二是财力资源;三是人力资源。对企业来说,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企业的有形资源,虽说是衡量企业的重要尺度,但它具有局限性。而人力资源正好与之相反,是一种无形资源,具有相对的无限性,是可再生的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教育、培训和开发等活动提高人力资源的品质,增加人力资源的数量,用人力资源代替非人力资源,从而减轻企业发展过程中非人力资源稀缺的压力。企业只有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的效益才能提高,企业也才能长盛不衰。

    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途径

    (一)劳动者要注重自身人才意识的培养。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自然规律。目前,培养创新意识尤为重要,每一位劳动者都要掌握知识不断充实自己;要有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成就的强烈动机;要敬业爱岗,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调整职业培训。第一,职业培训要与社会密切结合,充分体现职业培训为经济服务的功能。要从培养技术工人转变为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应用性技能人才。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而定。要达到为经济服务的目的,使培训机构与企业界、政府建立一种积极的、双向作用的伙伴关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才。第二,职业培训要结合实际,大胆改革,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的进步。培训内容上,要围绕技能人才培训目标和企业发展趋势确定职业培训所需的文化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理论及岗位技能知识。在培训手段上,要从封闭式办学转向开放式办学,要将现代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技术运用在职业培训教学中,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第三,职业培训应有一套科学严格的评估制度,为培训质量把好关。评估制度是保证职业培训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职业培训必须有健全的制度和配套的政策。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还要考虑其适应性、有效性,既要能评估出能力水平和分数高低,也要能体现出贴切性、效益性、有效性。同时,评估过程必须严格认真,保证职业培训的评估制度公开、公正、公平,真正提高劳动者素质。

    (三)企业培训必须纳入正规化的科学轨道。首先,企业要树立人才观,重视继续教育。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竞争,而人才的培训又在技术能力、管理水平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对企业培训的重视应建立在正确的人才观念之上。企业必须牢固树立继续教育的思想,对在职的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补充、提高和拓宽,完善其知识结构,开发其创造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培训要多层次、多形式、多课题。企业的多层次培训包括高、中、初级培训,其中特别要注重高级人员的培训。企业自身培训只能解决中、低层次人才的培养以及岗位适应性、提高型培训,大量紧缺的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则必须通过委托、联合办学甚至出国进修等渠道加以解决。因此,企业培训需要进一步健全与完善,要在多层次、多形式、多课题等方面下功夫,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第三,要完善培训组织和培训制度。要实行全员培训,对企业内部不同人员建立不同的培训制度,同时企业或培训机构应对各类人员制定考核标准,按标准严格进行培训,严格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工资晋级和职位提升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