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成生意?这个“学费”咱不能缴
“3个月助你完成美国硕士课程,获得企业广泛认可的学位证书”“只要几万元,就能上岸××大学读博士”……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速成学历”的“经验帖”,买卖“速成学历”乱象丛生,众多消费者纷纷被“坑”。(9月23日《法治日报》)
在这个“快”字当头的时代,仿佛连学历都可以“一键加速”。“速成学历”现象,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教育领域的一些浮躁乱象,让人不禁深思:当“学历”沦为中介机构的生意经,那份对知识的敬畏与追求,是否还能坚守如初?
“3个月硕士,几万元博士”,这样的广告语听起来如同天方夜谭,却总有人愿意为之买单。这一乱象的背后,是部分人对学历的盲目崇拜,以及对快速成功的渴望。然而,正如“罗马非一日建成”,知识的积累与学术的沉淀,又岂能靠金钱与时间的堆砌速成?这些所谓的“速成学历”,不仅是对教育本质的扭曲,更是对消费者未来的不负责任。
在这场“学历速成”的游戏中,中介机构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他们利用信息不对称,打着“低门槛、高回报”的幌子,诱使消费者踏入陷阱。殊不知,那些看似光鲜的学位证书,往往难以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最终成为一张废纸,让消费者的“学费”打了水漂,更可能因此错失真正提升自我的机会。
再者,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对于那些打着“速成学历”旗号进行虚假宣传、合同违约的中介机构,要依法依规进行严厉打击。通过建立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行为等方式,引导消费者选择正规、信誉良好的机构。
同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理性看待学历的价值。在追求学历的同时,我们更应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只有真正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历”不应成为生意,它应是知识与能力的象征,是个人成长的见证。在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保持一份清醒与坚持,拒绝缴纳那份不该缴的“学费”。毕竟,最坚实的学历,永远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教育这一方净土,让每一份学历都闪耀着知识的光芒。(宋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