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华东理工大学排名全国
  •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学考试 > 【媒体报道集锦】“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发布受关注

    【媒体报道集锦】“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发布受关注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4

    【媒体报道集锦】“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发布受关注

    2023年12月25日,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沪线上发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这是华东理工大学持续第六年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获得《南方都市报》整版、《重庆晨报》《厦门日报》《深圳商报》《新渝报》、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等20余家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南方都市报》整版:珠海位列第16 三项指标跻身前十

    “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生活方便不方便,是重要评判标准。”城市发展涉及经济、生态、教育、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工作,如何实现统筹兼顾,推动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民生福祉,正逐渐引发社会各界的思考与研究。

    12月25日,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上海发布了“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珠海在该榜单综合排名百强榜中位列第16名,并在多个指标取得亮眼成绩,显示出珠海近年来推进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上榜

    综合排名位列全国第16 生态、教育、社会保障表现突出

    据了解,“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自2018年以来持续开展评选,2023年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榜单分为1个综合排名百强榜与7个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涵盖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指标。

    在本次评选中,珠海在综合排名百强榜位列第16名,获评“A ”级别,并在7个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均榜上有名。其中,珠海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项指标均位列前十、获评“A ”级别,表现较为突出。

    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方面,珠海自2023年以来,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为91.6%,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全部达标,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率均保持100%。作为广东省首个出台美丽中国地方实践项目五年实施方案的城市,珠海还提出到2027年底,累计投入不少于500亿元建设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本次评选期间,珠海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百强榜排名第5。

    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方面,珠海长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12年免费教育,近五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持续增长,2022年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3.2万个;珠海还积极培育科技创新力量,2023年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6家、省重点实验室8家、省新型研发机构20家,全市人才总量突破85万人。本次评选期间,珠海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百强榜排名第9,是文化科教十强市中唯一的非省会地级市。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方面,珠海2022年五险参保775.6万人次,增长7.8%,困难群众低保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均得到提升;通过在全省率先实现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定点医院全覆盖、筹集2万套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等措施,珠海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实现对不同市民的关怀。本次评选期间,珠海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百强榜排名第5。

    解读

    长期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也反映出大湾区建设持续推进

    值得留意的是,在历年榜单中,珠海长期保持综合排名百强榜排名前20的成绩,而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指标榜单中,珠海更连续3年保持排名前十。珠海为何能保持这一成绩?

    “这是珠海长期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何雪松表示,城市社会发展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征,珠海排名的稳定,离不开其长期对生态、教育、科技、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重视。

    何雪松进一步介绍,珠海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表现优异,反映了珠海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与社会建设的协同并进。“同时,重视文化传承和科教投入,使得科教兴城成为珠海保持创新活力的治理良方;此外,珠海城市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青壮年人口,优化了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外加珠海长期重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也使得珠海在这一领域有较强的优势。”

    在何雪松看来,珠海所取得的亮眼成绩,也反映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持续推进。“综合排名前二十强中,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珠海5个城市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反映出粤港澳大湾区对科技、教育、人才等资源具有很强的集聚作用。我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够增强所在区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对国家和区域的城市社会发展,会形成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何雪松也表示,综合排名百强榜前30强上榜城市名单基本保持稳定,东莞、西安、苏州、佛山、青岛等地与珠海均长期保持在第11至20名的排名区间,但从近年数据来看,前30强内部排位竞争激烈,体现出各地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紧迫感。“珠海有很多值得全国城市学习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城市也值得珠海进一步借鉴学习。”

    专家观点

    城市发展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

    城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载体。在各地进一步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进程中,哪些要素是推动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市民幸福感与获得感的重要抓手?  

    榜单排名

    榜单中的入选城市体现对城市多方位全面发展的重视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表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就业是民生之本,城市居民的充分就业和劳有所得,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安定感才有保障;城市汇集了所在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文化是城市独特性和城市魅力的标志,有利于夯实城市发展的底蕴。”

    对城市多方位全面发展的重视,在榜单入选的城市中可见一斑。据悉,“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针对国内现有城市排名着重于经济排名或单项指标排名,较少有综合、全面反映城市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的情况,坚持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依归,致力于引领建设新的城市文明形态。榜单中不仅有人们耳熟能详的直辖市、省会城市,一些中小城市因在民生建设、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同样得以入选。 

    “社会属性”

    不以经济或人口规模作为唯一评价标准

    何雪松表示,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是在认可经济发展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强调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更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少中小城市的入选,便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或社会发展特色。”

    在何雪松看来,强调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城市属于人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建设和治理依靠人民的“人民属性”,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落实。

    “城市发展不能只以经济或人口规模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城市发展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平衡发展,两者应当统一于人民的美好生活。”何雪松这样说道。

    “珠海基层治理深调研”栏目 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 韦锐佳 曾奎达

    【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上海位居第二

    12月25日,“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在上海发布,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南京、武汉、成都、天津。这是该榜持续第六年发布,前十强城市已连续五年上榜。值得关注的是,排名第二的上海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指标评价中,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而显露短板。

    “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上海高校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从2018年起发布。该指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突出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并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城市文化传承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据介绍,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国内主要城市群在社会发展百强榜中表现优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十强城市连续五年上榜,体现了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反映了其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从整体上看,前三十强上榜城市名单基本稳定,但内部排位竞争激烈。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行榜中表现优异,其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一级指标位列榜首,“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但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一级指标中,上海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短板。

    课题组还发布了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旨在从七个维度考察城市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反映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或社会发展特色,体现城市居民在社会各层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领域,上北深位居三甲,苏甬常挺进十强,武汉再次进入十强,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广深莞领跑前三,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以及武汉、郑州和成都等中西部省会城市表现优异。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城市,如黄山、南平、厦门、海口和珠海等。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领域,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天津等一线城市位列前五强,前十强均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北京、南京和上海实力最强;杭州、西安、广州和武汉等历史文化名城也因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而表现亮眼;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科创中心和产业强市排名靠前,济南连续两年位列十强,珠海则是唯一一个进入此项十强的非省会地级市。在“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领域,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和广州名列前五强,这些城市拥有全国著名的医学院,是全国的医疗创新高地,为居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北京和上海得分最高,副省级城市排名靠前,珠海、东莞和苏州进入前十。

    【人民网】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在沪发布

    人民网上海12月25日电 12月25日,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据悉,这是华东理工大学持续第六年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一级指标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结合“十四五”期间城市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标人民城市的“人民性”和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新形势,对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为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课题组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城市文化传承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课题组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优化基本分和扣减分,其中基本分为100分,包括41个二级指标;扣减分为12分,包括6个二级指标。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四类指标贡献最大,这与课题组主张“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直接相关。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

    课题组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可获得的2021年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前100强城市分为:A 级(1-10名)、A 级(11-30名)、A级(31-60名)、A-级(61-100名)四个等级,其余城市归属B级、C级,未能进入百强榜单。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深圳和广州齐肩并进。国内主要城市群在社会发展百强榜中表现优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五年上榜,体现了十强市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反映了十强市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体现了十强市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前二十强城市分别为东莞市、西安市、苏州市、佛山市、济南市、珠海市、宁波市、厦门市、青岛市和郑州市。东莞、西安和苏州位列第11至13名。从整体上看,前三十强上榜城市名单基本稳定,但内部排位竞争激烈,这既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反映了政府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百强榜上榜城市尤其是前三十强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竞争能力和人口吸引能力强,优质教育、科技、医疗和文化资源集聚,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体系完善,加强教育、科技和公共卫生投入,注重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发展使这些城市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型核心城市,也是各类人才的“逐梦城市”,人口的集聚和流动也推动了所在区域的城镇化进程。这些城市注重发挥市场和社会在发展中的协同作用,注重城市文化传承与发展,逐步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格局,增强了城市社会发展潜力。

    2023年百强城市的省份分布情况更为均衡,一些中小城市因在民生建设、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而进入综合发展百强榜。各省份上榜城市数量显示,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榜城市数量名列前茅,入选城市均为11个;山东省上榜城市数量上升到10个,福建省上榜城市上升到5个;河北、江西、内蒙古、广西上榜城市为4个。

    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上榜城市的空间集聚效应仍非常明显,东部沿海城市上榜城市最为集中,东北和西南地区上榜数量较少,这在反映了我国城市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平衡性和不充分性。与此同时,内蒙古和新疆等西部省份上榜城市数量较多,也体现了国家的共同富裕和区域均衡战略。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将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总体目标,研究中国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总结中国城市民生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等成功经验,记录中国城市推进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奋斗进程。课题组现有指标体系数据均来源于各类统计数据,未来将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更加重视社情民意和中华文化传承,更好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好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故事,认真做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上海高校发布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12月25日,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沪发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据悉,这是华东理工大学持续第六年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课题组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优化基本分和扣减分,其中基本分为100分,包括41个二级指标;扣减分为12分,包括6个二级指标。

    课题组利用可获得的2022年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行榜中表现优异,其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一级指标位列榜首,“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上海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一级指标中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短板,排名降至第35名。

    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城市,如黄山、南平、厦门、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游城市;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领域,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天津等一线和直辖市位列前五强,前十强均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北京、南京和上海实力最强;在“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领域,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和广州名列前五强,这些城市拥有全国著名的医学院,储备了大量高水平医学人才和优质医疗资源,是全国的医疗创新高地;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北京和上海得分最高,副省级城市排名靠前,珠海、东莞和苏州进入前十。

    【中国新闻网】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2023)发布 北京上海深圳分列前三

    中新网上海12月25日电 (许婧 高志苗) 25日在沪线上发布的“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显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

    据介绍,2023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系统性指标,在长期关注城市社会治理、社会保障、公共医疗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更关注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组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城市文化传承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四类指标贡献最大,这与课题组主张“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直接相关。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

    课题组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可获得的2022年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深圳和广州齐肩并进。国内主要城市群在社会发展百强榜中表现优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该榜单由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教授何雪松和副教授吴开泽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完成并发布。这也是华东理工大学持续第六年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一级指标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

    【上观新闻】设4档评级、6个减分项,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七大指标各有榜首城市

    以人民的生活需求、生计需要和生机活力为中心,强调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25日上午在沪线上发布,利用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前百名划分“A 、A 、A、A-”4个评级区间。按省份看,除直辖市外,广东、江苏、浙江百强上榜最多,均有11个城市。

    【上海一榜首、三榜眼,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可提升】

    据悉,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这前十位城市中,有7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3个中西部城市也表现优异,体现了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研制的,课题组兼顾指标相关性与数据可得性,构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指数榜的基本分为100分,包括41个二级指标;同时,还设有扣减分12分,包括6个二级指标。

    具体看来,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行榜中表现优异,其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一级指标位列榜首,“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3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而辩证地看,上海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一级指标中,也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短板。

    【7个一级指标专项排名,不同队列各有“排头兵”】

    综合排行之外,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的百强榜旨在从7个维度考察城市社会发展的多样性。由此,一些中等或中小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在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中排名靠前。何雪松教授等人认为,专项排名榜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更好满足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领域,沪京深位居三甲,苏甬常挺进十强,武汉再次进入十强,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广深莞领跑前三。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以及武汉、郑州和成都等中西部省会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城市凭借强大的产业优势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社会发展潜力大。

    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城市,如黄山、南平、厦门、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游城市。

    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领域,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天津等一线和直辖市位列前五强,前十强则均为副省级以上城市。这些城市凭借经济实力,持续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力量,更加兼顾治理效率和城市温度。

    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北京、南京和上海实力最强;南京凭借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位列第二位;杭州、西安、广州和武汉等历史文化名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表现亮眼;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科创中心和产业强市排名靠前,珠海是文化科教十强市中唯一一个非省会地级市。

    在“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领域,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和广州名列五强,这些城市拥有全国著名的医学院,储备了大量高水平医学人才和优质医疗资源,是全国的医疗创新高地,为居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北京和上海得分最高,副省级城市也排名靠前,珠海、东莞和苏州进入前十,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壮年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优化了所在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了所在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澎湃新闻】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上海“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项位列榜首

    12月25日上午,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沪线上发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这是华东理工大学持续第六年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华东理工大学介绍,2023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系统性指标,在长期关注城市社会治理、社会保障、公共医疗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更加关注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组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城市文化传承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课题组利用可获得的2022年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

    据榜单,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深圳和广州齐肩并进。国内主要城市群在社会发展百强榜中表现优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五年上榜,体现了十强市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反映了十强市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从整体上看,前三十强上榜城市名单基本稳定,但内部排位竞争激烈,这既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反映了城市政府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行榜中表现优异,其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一级指标位列榜首,“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上海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一级指标中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短板。

    华东理工大学介绍,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以人民的生活需求、生计需要和生机活力为中心,聚焦民生建设与民心凝聚,强调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突出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课题组遵循导向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原则,兼顾指标相关性与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一级指标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课题组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优化基本分和扣减分,其中基本分为100分,包括41个二级指标;扣减分为12分,包括6个二级指标。

    【中国网】华东理工大学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2023) 北上深广位列前四

    中国网财经12月25日讯 2023年12月25日上午,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在沪线上发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这是华东理工大学持续第六年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一级指标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

    2018年以来,为了综合、全面反映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状况,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根据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依归,致力于引领建设新的城市文明形态。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以人民的生活需求、生计需要和生机活力为中心,聚焦民生建设与民心凝聚,强调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突出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文明的连续性和统一性。课题组遵循导向性、前瞻性和开放性原则,兼顾指标相关性与数据的可得性,构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课题组结合“十四五”期间城市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标人民城市的“人民性”和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新形势,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2023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系统性指标,在长期关注城市社会治理、社会保障、公共医疗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更加关注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组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城市文化传承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能够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课题组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和指标分值,优化基本分和扣减分,其中基本分为100分,包括41个二级指标;扣减分为12分,包括6个二级指标。

    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四类指标贡献最大,这与课题组主张“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直接相关。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

    课题组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可获得的2022年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深圳和广州齐肩并进。国内主要城市群在社会发展百强榜中表现优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五年上榜,体现了十强市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反映了十强市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从整体上看,前三十强上榜城市名单基本稳定,但内部排位竞争激烈,这既反映了城市社会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反映了城市政府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上海市在多个一级指标排行榜中表现优异,其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一级指标位列榜首,“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三个一级指标得分仅次于北京位居榜眼。上海市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一级指标中存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等短板。

    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旨在从七个维度考察城市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反映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优势或社会发展特色,体现城市居民在社会各层面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一些中等或中小城市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或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投入,在一级指标专项排名百强榜中排名靠前。专项排名榜说明城市社会发展不完全等同于经济发展,而良好的社会发展能够使城市居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更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领域,上北深位居三甲,苏甬常挺进十强,武汉再次进入十强,这些城市的经济发展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在“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领域,广深莞领跑前三,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以及武汉、郑州和成都等中西部省会城市表现优异,这些城市凭借强大的产业优势和公共服务资源优势,人口集聚能力显著增强,人口年龄结构呈年轻化,社会发展潜力大。

    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领域,十强城市大多为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城市,如黄山、南平、厦门、海口和珠海等著名旅游城市。

    在“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领域,北京、上海、重庆、广州和天津等一线和直辖市位列前五强,前十强均为副省级以上城市,这些城市凭借经济实力,持续推动社会治理理念、治理技术和治理模式创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力量,更加兼顾治理效率和城市温度。

    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北京、南京和上海实力最强;南京凭借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位列第二位;杭州、西安、广州和武汉等历史文化名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文化遗产丰富,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在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领域表现亮眼;深圳作为中国重要科创中心和产业强市排名靠前,济南市连续两年位列文化科教十强市,珠海是文化科教十强市中唯一一个非省会地级市。

    在“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领域,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和广州名列前五强,这些城市拥有全国著名的医学院,储备了大量高水平医学人才和优质医疗资源,是全国的医疗创新高地,为居民健康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

    在“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领域,北京和上海得分最高,副省级城市排名靠前,珠海、东莞和苏州进入前十,这些城市吸引了大量青壮年人口,他们在为城市的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优化了所在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增强了所在城市社会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将根据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总体目标,研究中国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总结中国城市民生建设、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区域协调发展、科教兴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等成功经验,记录中国城市推进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奋斗进程。课题组现有指标体系数据均来源于各类统计数据,未来将继续优化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更加重视社情民意和中华文化传承,更好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讲好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故事,认真做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和见证者。

    《重庆晨报》: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 重庆排第六

    昨天在沪线上发布的“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显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

    2023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系统性指标,在长期关注城市社会治理、社会保障、公共医疗以及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更关注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组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城市文化传承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中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四类指标贡献最大,这与课题组主张“城市发展的社会属性和人民属性”直接相关。城市社会发展排名也表明,经济发展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社会的经济”。

    课题组根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可获得的2022年各类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数据,对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进行了排名。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深圳和广州齐头并进。国内主要城市群在社会发展百强榜中表现优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优异,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战略。该榜单由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教授何雪松和副教授吴开泽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完成并发布。据中新社

    《厦门日报》:城市社会发展 厦门居全国第18

    本报讯 (记者 翁华鸿)近日,“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出炉,福建多地上榜。在综合排名百强榜,厦门位居全国第18位、全省第1位。

    厦门在多个一级指标排名榜中表现亮眼。其中,在“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百强榜”中,厦门高居全国第3位;在“人口发展和社会潜力百强榜”中,厦门居全国第10位。排名榜反映了城市的活力和潜力,使城市居民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有更好的舒适度和健康度,更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了解,“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由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我省入选综合排名百强榜的城市还有福州、泉州、莆田、龙岩。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深圳商报》: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2023)发布

    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25日在上海线上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重庆、南京、武汉、成都、天津。

    2023年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是综合反映城市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系统性指标。

    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中新)

    【贵阳发布】贵阳,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

    近日,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其中贵阳市上榜。

    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结合“十四五”期间城市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对标人民城市的“人民性”和新发展阶段的社会建设新形势,对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为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课题组特别强调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充分就业和城市文化传承对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榜单,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重庆市、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天津市。北京和上海引领城市社会发展,深圳和广州齐肩并进。国内主要城市群在社会发展百强榜中表现优异,排行榜前十位城市有七个城市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重庆、武汉和成都等三个中西部城市表现同样优异。中国城市社会发展十强城市连续五年上榜,体现了十强市强大的经济社会发展实力,反映了十强市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和全面性。

    2023年百强城市的省份分布情况更为均衡,一些中小城市因在民生建设、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而进入综合发展百强榜。

    据了解,这是华东理工大学持续第六年公开发布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课题组后续还将推出中国城市社会发展一级指标专题报告等系列报告。

    贵阳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人气”攀新高

    “士气”盛如虹

    “底气”愈发足

    2023年

    第十二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

    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等大型展会纷纷在贵阳举办

    贵阳旅游热度大涨

    贵阳作为游客们向往“打卡”地

    屡登旅游热门榜单

    2024年元旦假期热门目的地TOP10

    2023年

    零门票、零门槛、零商业的

    路边音乐会走红网络

    唱响贵阳“爱乐之城”的新IP

    产业加速集聚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2023年前三季度

    贵阳市生产总值3494.36亿元

    同比增长6.2%

    贵阳市持续开展产业大招商

    引进优强企业1600家

    新增产业到位资金5000亿元

    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引进企业超400家

    数字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

    贵阳贵安扎实推进

    “一圈两场三改”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市民幸福感“增温加码”

    奋进新征程,扬帆正当时

    贵阳,正鼓足信心、抓住机遇

    以新气象新成就

    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大众新闻客户端】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2023)发布,山东10市上榜

    12月25日,“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出炉,山东10市上榜。

    前十强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南京、天津、武汉和成都。

    上榜百强城市分为A 级(1-10名)、A 级(11-30名)、A级(31-60名)、A-级(61-100名)四个等级。2023年城市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从多个层面对29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一级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与民生建设、人口发展与社会潜力、生态文明与环境治理、社会治理与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与科技创新、公共医疗与居民健康、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

    该榜单由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

    (大众新闻客户端 李子路 刘兵)

    【福州新闻网】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百强榜发布,福建多地上榜!

    12月25日,“新时代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暨百强榜(2023)”出炉,福建多地上榜。

    该榜单由上海高校智库“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何雪松教授和吴开泽副教授领衔的智库重点研究项目——“中国城市社会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发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