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热门搜索:文科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张雪峰
  •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历教育 > 张雪峰没想到!他最推荐的专业疯狂扩招,就业前景难料

    张雪峰没想到!他最推荐的专业疯狂扩招,就业前景难料

    来源:硕云科技教学 阅读:6

    张雪峰没想到!他最推荐的专业疯狂扩招,就业前景难料

    文科,法学、财会、汉语言;理科,计算机。

    这是张雪峰最推荐的大学专业。

    张雪峰可能没想到,自己推荐专业,不仅左右了家长学生的报考选择,还影响了大学院校的专业设置。

    计算机专业炙手可热,中国大学正在疯狂扩招。

    今天,高考生以高分考上计算机专业。

    四年后,大批毕业生涌向就业市场。

    专业扩招,前景难料!

    我们常说的计算机专业,其实是一类专业。

    计算机类专业隶属工学门类,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等 18 个专业。

    今年专业录取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计算机类专业疯狂扩招。

    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共计 43.5 万人,比去年增加了超 4 万人。

    2023-2024 年全国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数增长情况 图片来源:易度排名

    增长幅度,高达 10%。

    10% 是个什么概念?

    今年我国高考的总录取人数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看一下各地的情况。

    安徽省录取考生 52.4 万人,较上年多录取 0.7 万人,增长 1.3%。

    山东省录取考生 81.9 人,比去年增加 2.8 万人,增长 3.5%。

    陕西省录取新生 30.49 万人,比去年增加 1.5 万人,增加 5%。

    可以看到,各地的录取人数虽然都所有增加,但是,增幅基本在 5% 以内。

    相对而言,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的增幅,远超录取人数增幅。

    录取人数确定,计算机类专业大幅扩招,意味着其他专业要缩招。

    这是向计算机类专业的一次 " 定向放水 "。

    这次 " 放水 ",还有两个特点值得关注。

    上至 985,下至 " 非重点院校 ",都是在扩招计算机类专业。

    但是,扩招的幅度各不相同。

    2023-2024 年各层次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招生计划数变动   图片来源:易度排名

    其中," 双一流 " 高校的增幅最大,达到了 14.69%。

    正解局推测," 双一流 " 高校扩招的计划并不多,但因为原有的招生计划就少,显得增幅很高。

    最值得关注的还是 " 其他院校 ",既非 985/211,也非 " 双一流 ",办学层次处于末端,数量又最为庞大的 " 非重点院校 "。

    这次的扩招高达 13.04%,意味着,扩招的 4 万名计算机类招生计划,大部分集中在 " 非重点院校 "。

    此外,据网上披露的信息,本次扩招中,山西、河南的高校讨论热度最高。

    比如,太原理工大学的软件工程专业,2022 年、2023 年的招生数在 1540 名左右,今年直接扩招 300 人,增幅达 20%!

    要知道,太原理工大学整个招生人数也不过 8850 人,竟然有近四分之一的新生学习同一个专业。

    图片来源:《求是》杂志

    郑州轻工业大学的情况也类似,软件工程三个方向在河南招生 1010 人,加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类专业合计招生 1750 人,占到了整个招生计划的 40%。

    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类专业招生计划 图片来源:掌上高考

    至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如果将计算机类专业扩招比作 " 定向放水 ",那么,这股水又 " 定向放给 " 了教学层次较低的 " 非重点院校 " 和高等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

    如此定向放水,又是为了什么?

    为什么要 " 定向放水 "?

    或者,我们可以换个问题:

    为什么 " 非重点院校 " 特别是高等教育薄弱地区的 " 非重点院校 ",热衷于扩招计算机类专业?

    这就要说一说高校的底层运行逻辑了。

    高校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在这个大任务之下,其实还背负着两条重要的指标:

    一个是分数线,一个是就业率。

    分数线,反映的是学生的生源质量。

    就业率,反映的是学生的培养质量。

    这一进一出两个指标,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高校行不行、好不好。

    为了完成这两个指标,各大高校都在绞尽脑汁。

    我们看到,每年招生季,高校招生老师奔赴全国各地,争抢优质生源。

    甚至连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也为了抢夺状元而 " 大打出手 "。

    网友吐槽清华、北大 " 抢人大战 "

    争归争,打归打。

    整体来看,高校越好,分数线越高;高校所在的地区经济越发达,就业率越高。

    因此," 非重点院校 " 特别是高等教育薄弱地区的 " 非重点院校 ",在分数线和就业率上的数据不会太好看。

    教学层次短时间内无法提升,办学地点也不可能随便搬迁,这是一场不对等的竞争。

    那么," 非重点院校 " 又该如何 " 逆天改命 " 呢?

    答案是,调专业。

    在报考志愿时,很多考生都面临 " 好学校的差专业 "、" 差学校的好专业 " 这样的选择难题。

    对于 " 非重点院校 " 来说,调 " 好专业 " 比成为 " 好学校 " 简单多了。

    通过扩大 " 热门专业 " 的招生计划,增强对考生的吸引力,这是 " 非重点院校 " 与重点高校之间开展的一场 " 田忌赛马 "。

    " 非重点院校 " 以 " 热门专业 " 这一 " 上等马 ",对阵重点高校 " 冷门专业 " 的 " 下等马 "。

    在招生时," 非重点院校 " 有了赢的机会。

    在就业时,同样如此," 热门专业 " 要比 " 冷门专业 " 更好就业一些。

    计算机类专业,既能进大厂拿高薪,还可以保留考公的机会,成为张雪峰们力荐的 " 上等马 ",也成为家长和考生追捧的 " 热门专业 "。

    据麦可思研究院在今年六月发布的《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信息安全(7756 元)、软件工程(7061 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7014 元)等计算机类专业收入名列前茅。

    2023 届大学毕业生月收入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对比 2019 届,前 10 位)

    数据来源:麦可思 - 中国 2019 届、2023 届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 非重点院校 " 自然将计算机类专业作为扩招的重点。

    相对于电子信息、电气工程等其他工科,计算机类专业的开设门槛较低,不需要太多的实验室和相关器材。

    特别是软件工程,学习的内容大多是数据库、软件开发,只需要配备电脑即可,更是受到高校的追捧。

    此外,计算机类专业的学费普遍较高,能够增加高校的收入。

    像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一年学费为 1.6 万,是其他专业的 3 倍。

    太原理工大学收费标准

    郑州轻工业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一年学费为 1.2 万,也不便宜。

    既能提高分数线和就业率,还能增加收入," 非重点院校 " 开启了 " 定向放水 "。

    这场 " 定向放水 ",网友评价褒贬不一。

    有网友点赞,认为 " 好就业 " 的专业就应该多招。

    有网友质疑,认为高校不该跟风开设专业。

    这里,谈及一个深层次问题:

    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否应该紧跟市场需求?

    在正解局看来,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贴合产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

    产业催生岗位需求,教育满足产业需求,最终形成正循环。

    这一点,国家早已定调。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就明确规定,要以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建好建强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事实上,近 10 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专业动态调整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每年调整的幅度将近 5%。

    设置和调整比例如此之大,核心驱动力是我国的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高校专业要顺应需求,但不能盲目 " 追热点 "" 赶潮流 "。

    应不应该扩招,扩招多少,高校至少要考虑三个因素:

    一是看产业,看的是就业市场的总需求。

    二是看同行,看的是同类高校的总供给。

    三是看自己,看的是教学能力与水平。

    只有综合考量市场需求、行业趋势、自身能力等多重要素,高校的专业调整才能与时代发展实现 " 同频共振 "。

    以这三要素来审视计算机类专业扩招,不由得让人担忧。

    计算机类专业的这场 " 定向放水 ",4 年后,可能会给就业市场带来一场 " 大水 "。

    虽然计算机类专业被称为 " 万金油 ",各行各业都需要,但是,经过前期的一轮扩招,就业率已经在下降。

    2024 年全国专业就业率统计

    现在,计算机类专业扩招 4 万人,必然会导致人才供给增加,带来供过于求的风险。

    更何况,各个高校短时间内疯狂扩招,能否保障教育质量,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如果扩招计算机类专业吸引高分考生,却无法保障教育质量,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更值得警惕的是,AI 对程序员的冲击。

    英伟达 CEO 黄仁勋,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彦宏等行业大佬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以后或将大幅减少甚至不再需要程序员这个职业,其职业能力将被 AI 替代。

    事实上,现在许多简单的编程任务已经可以由 AI 自主完成。

    未来,AI 可能会对低端程序员的岗位造成冲击。

    今天,高考生以高分考上计算机类专业。

    四年后毕业,进入的可能是一个极致内卷的就业市场。

    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要早做打算了。

    THE END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正解局视频号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