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来了 高一学生该如何选科?
2021年9月,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新高考改革方案,从2024年开始实行“3 1 2”的新高考模式。高中阶段共有九门学科,除了语数外必选外,高一学生需要在另外六门学科中选择三科。如何选科成为眼下高一新生与家长最为关注和纠结的热点。近日,本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宿城一中、宿州二中的相关专业老师,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建议吧。
认知自我确定目标
“学生选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自己未来前行的方向,选择自我实现,做自己、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以及满足内在需求的路径。这种选择既不能‘愚选’也不可‘盲选’。”全国中学生生涯规划师、宿城一中高级教师侯兰华表示,“愚选”是学生对社会了解不深,对自己认知的意识和能力不强,缺乏远景目标,没有人生规划。这种选科结果是学生将来有可能实现的是父母或老师的愿望和意愿,最终可能会失去自我。“盲选”是学生没有主见,缺乏对自身了解,盲目从众,看同学选什么自己就选什么。这种选科结果在相对统一的高考中,可能会产生就业形势严峻,无法达到“想干啥就干啥”的目的,很难实现自我价值。
高中学生选科直接关联到高考志愿填报时选什么专业,因为高考的录取是与学生的课程选择息息相关的,这也与考生职业规划有很重要的关系。那么,到底如何选科才能相对科学合理呢?侯兰华认为,高一学生在选科时如若能够通过各种测评工具及生涯规划相关信息进行自我探索,认知大学专业与工作,把握新高考与教育变革方向精神,决定目标,选择适用性的课程,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只有了解自身的能力、兴趣、个性以及价值观,才能更好认知自我。现在是网络媒体时代,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我,探索自身潜能。
学生对自己有了进一步了解为理性选科做好铺垫。高一学生选科直接影响高考志愿填报,关联到学生每一科在省内的排名。首先,学生不能以为自己某科在自己学校优秀就选某科,要有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还要看学校在省内的位次。再者,高一学生确定目标之前也要考虑高校专业与职业内涵的发展,考虑到自己以后进入大学可能要学的专业。虽然有些学生或许现在还没有决定自己未来的具体方向,但应考虑到毕业后该如何抉择。对于那些决定大学一毕业就工作的同学来说,一定要关注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以后想在该专业继续深造的,要留意该专业的前景和自己家庭实际情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境适配。学生还可以在选科之前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个性和价值观等,多渠道参加学校、社区等组织的学习、社团活动,在参与中进行角色试探,在试探中汲取经验,在活动中观察社会的需求,选择适性课程及以后升学专业方向。
“在新高考之下,高一学生确定目标之前学校往往会通过几轮摸底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选择,这样有利于学生最终决定。但作为学生本人,选择要慎重,一旦确定,尽量不要更改,否则会让学生在短期内应对过多的变化而分散精力。”侯兰华说,在新高考改革的进程中,高一学生选科要明确高校部分专业对于高中学科的要求,知晓新高考改革践行的是“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找到“兴趣”和“高分”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关注模块扬长避短
“对于新高考改革实施地区,各所高校会发布各专业关于科目选择的要求,唯有按照要求选择了必选科目,高考时才能填报该专业。”宿州二中教师朱德意表示,有的专业不限选考科目,有的专业要求必须选考某一门,有的专业要求考生在某两门科目中任选一门,还有的专业要求考生某两门科目均须选考。从先行进行高考改革的省份统计数据来看,高考模块的选择对高校各专业的招生有所侧重,即专业覆盖率。比如:物化生、物化政、物化地的专业覆盖率超过95%,物生政、物生地、物政地专业覆盖率超过80%,其他模块基本在50%左右。覆盖率越大说明能够在高校招生时选择的专业越多,录取的机会就会越大。
高校不同专业的招生对各模块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同一模块选择的人数、就业需求也是不一样,这就会造成同一模块有着不同的竞争压力。比如:物化生模块,选择该组合的考生人数较多,而且多为优等生,竞争压力较大,如果成绩一般的考生选择这个组合,很明显会处于竞争的劣势;物生政模块,选择物理保证了一定的专业覆盖率,政治则为考生后续考研和考公务员提供了基础,选择这一组合的考生人数相对较多,竞争压力大且不利于高水平层次竞争;史政地模块,从已经试点高考改革的省份看,也是选科人数最多的组合之一,因此也意味着竞争异常激烈。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而不是过关性考试,所以,高考有一定的难度与区分度,学习效率对高考成绩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在选择模块时最好选择学科关联度较高的模块,这样学科之间可以相互补短,相得益彰。比如物化生模块,该组合为传统的纯理科组合,科目之间的学习关联度较高,一般理科特别强的考生会做此选择;物化政模块,物理和化学都属于理科类学科,政治注重知识记忆和理解,三个学科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学科领域跨度较大;史政地模块,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科目关联度密切,特别是历史与政治关联度比较高,这三科的学习方法也有类似,学习起来可以相互补充。学生和家长主要可以从分数、考试排名、知识掌握程度三个方面判断自己学科基础的强弱。历次考试平均得分较高,就说明该学科的基础较好。考试排名有利于分析赋分位次,而根据平时学习情况或试卷分析,从各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或正确率可分析出知识掌握程度,知识掌握得越全面,学科基础越牢固。
从未来专业学习角度衡量,有时目前自己学得好的优势学科,未必是适合未来职业发展的科目,要客观分析个人爱好、高校招生专业设置及就业倾向综合确定自己的高考模块,建议不要仅仅从个人喜好确定高考模块。
另外,目标为双一流高校强基计划的同学要特别注意:2021年共有36所高校参与强基计划招生,学生最好提前了解强基目标校的考试科目,尽量让选科与强基考试科目保持一致。
■ 本报记者 赵静
相关文章:
- [技能培训]【最新消息】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考志愿填报须知》
- [职业资格]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278天!高山,这样开学!
- [最新资讯]湖南省2024年下半年自考圆满结束
- [自学考试]2024年下半年这项考试,即将开始→
- [研究生考试]24年下半年上海本科自学考试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一览
- [研究生考试]黑龙江省2018年专科录取分数线公布 中国民航大学424分
- [技能培训]2016年中国民航大学录取分数线
- [职业资格]中国民航大学2023年天津(综合改革)乘务空保专科批录取分数线
- [职业资格]中国民航大学2023年河北(物理类)乘务空保专科批录取分数线
- [技能培训]中国民航大学2023年湖南(物理类)乘务空保专科批录取分数线